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关系到人民生活幸福和国家长治久安。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基层治理不能仅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统筹兼顾出实招,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畅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紧握党建引领“方向盘”,夯实基层治理“主阵地”。基层治理面广量大、点多线长,决定了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提升治理成效的关键,在于完善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通过“党建+”不断赋能基层治理,形成协调联动、同频共振的强大合力。组织有力,基层治理才有主心骨。要强化组织引领力,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加大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实施“堡垒工程”,创建星级党支部,强化党支部组织建设和党员责任担当,从而提升党支部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实施“头雁工程”,健全干部选育管用机制,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向乡村振兴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做到强“头雁”、带“群雁”、备“雏雁”。实施“先锋工程”,多措并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选树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作用,示范带动群众共建共治。
搭好人民群众“连心桥”,凝聚基层治理“向心力”。群众是基层治理的“阅卷人”,基层治理思路对不对、措施好不好、成效实不实,群众说了算。基层治理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听民意、察民情、汇民智、解民忧,才能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要彰显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深度融入,搭建协商议事平台,有事多商量、遇事会商量,一起想、一起干,群策群力,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涵养“社会进步靠大家”的实干精神。要紧扣民心,认真倾听群众的声音,靶向发力,从群众反映最强烈、呼声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入户走访联系群众,与群众交心谈心,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搞清楚群众想什么、怨什么、盼什么,要听得见顺耳话、逆耳言,把群众的事办在心坎上,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不敷衍、不推诿、不畏难。
唱响多元共治“和谐曲”,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建立健全“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底座”。要用数字智能化赋能基层治理,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强化大数据支撑,搭建智能化综合治理平台,畅通数据共享渠道,实现“治理一张网”。要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蓝本,将无讼理念融入乡村综合治理全过程,构建多元解纷格局,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打造矛盾纠纷化解样板,充分发挥乡贤人才等作用,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公共事务“齐商量、共同办”,村民矛盾“不出组、不出村”。同时,要做到教育引导“润物细无声”,增添法治文化元素,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深入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行动,进村入户送法治、送文化、送平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案释法,增强群众法律意识。
(作者单位:南涧县乐秋乡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