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要闻

一代代白剧人薪火相传

拥抱时代浪潮 白剧绽放华彩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09/02 07:20

8月22日晚,在2022年度云南省艺术名家杨益琨工作室结项汇报演出中,青年白剧演员在表演白剧小戏《柳荫记·十八相送》。 (图片由大理州白剧团提供)

□ 记者 杨磊 苏云慧

优美的旋律、诗意的舞台灯光,身着融入白族元素的戏装,青年白剧演员董润坪、杨孟娇华彩登场,唱词婉转悠扬、表演惟妙惟肖。台下,掌声雷动。8月22日晚,在大理州群众艺术馆剧场举行的2022年度云南省艺术名家杨益琨工作室结项汇报演出上,经工作室整理改编后的白剧小戏《柳荫记·十八相送》让人耳目一新。

白剧《柳荫记》讲述的是梁祝爱情故事,原本是白族大本曲的传统曲本,20世纪90年代初搬上白剧舞台。此次在杨益琨工作室的主持下,对其中的“十八相送”片段进行再次整理改编,音乐、灯光、舞美、服装等都进行了创新,在保持原汁原味的白剧艺术特点基础上,进行全新演绎。

白剧原名“吹吹腔剧”,主要流行于大理白族地区,是白族的独有文化。它集“吹吹腔” “大本曲”、民歌小调等白族民间艺术于一体,音乐丰富多样,角色行当齐全,节奏鲜明、载歌载舞、唱做并重。2008年,白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60年大理州白剧团成立以来,创作排演了《红色三弦》《苍山红梅》《苍山会盟》《情暖苍山》《白月亮·白姐姐》《洱海花》《榆城圣母》《数西调》等优秀剧目,获得过包括文华奖、梅花奖、曹禺剧目奖、电视金鹰奖等大奖一百多项。

云南省艺术名家杨益琨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是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技艺传承、艺术创作、艺术推广、文献研究等方面打造的名家品牌。工作室成立以来,对我州青年白剧演员开展培训,使其声腔、道白、表演等技艺水平得到提升,在白剧表演艺术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度云南省艺术名家杨益琨工作室结项汇报演出还上演了工作室指导排演的白剧小戏《洱海明珠水更秀》《春潮》,参演人员平均年龄26岁。“演出充分展现了白剧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展现了白剧人才的新生力量。”汇报演出获得了我省有关专家的好评。观众也对演出赞不绝口,白剧爱好者赵明观看演出后告诉记者:“看到青年演员在台上的高水平表演,我感到很开心,白剧‘后继有人’了。”

青年演员杨涛在《洱海明珠水更秀》中扮演一只大黑狗,虽没有台词,但表演惟妙惟肖,收获了许多好评。他告诉记者:“老师告诉我们 ‘舞台上没有大角色和小角色之分,只有大演员和小演员之分’,每一个角色都要认真对待、真诚去演。”杨涛说,在老一辈艺术家那里,自己提升了表演技艺,也获得了精神力量和文化自信。

台上是永远的青春,台下是一代代的“守艺人”。

2013年,州白剧团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一批学生送到云南省艺术职业学院进行专项“订单式”培养,学员成绩合格毕业后进入州白剧团;2015年,《大理州关于加强和改进白剧传承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对以白剧为代表的大理州地方戏曲剧种给予政策、经费和措施的支持;2016年,州白剧团举行庄重的拜师收徒仪式,30名青年演职人员向叶新涛、杨益琨、马永康、董汉贤、张亮山等10位白剧艺术家拜师学艺;2022年,云南省艺术名家杨益琨工作室成立,为实现以人才兴团兴戏搭建更高的平台……多年来,老一辈白剧艺术家们对青年演员言传身教,他们对初心的坚定执着、对使命的矢志不渝、对后辈的鼓励提携,激励着投身于白剧艺术的年轻人用青春演绎白剧的故事、大理的故事。

“现在,我们发朋友圈的内容大部分都是跟白剧有关,有时候还收获很多好评。” 杨孟娇告诉记者,自从跟随老一辈白剧艺术家学习后,加深了对白剧艺术的认识,越来越热爱白剧。在朋友圈推介白剧,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她说:“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欢白剧这一民族艺术瑰宝。”

扮演梁山伯的董润坪从小接受白族音乐的熏陶,母亲也曾是一名白剧演员,现在是大理白族调传习所的负责人。自进入州白剧团后,董润坪在舞台上出演了许多角色,跟随着剧团下基层、进学校、进农村,把白剧艺术的芬芳带给广大群众。她说:“作为一名白剧演员,我要像母亲和老师们一样,把白剧传承好,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白剧。”

60多年常演常新,一代代白剧人薪火相传。在时代的浪潮里,白剧不断绽放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