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政协大理州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左中美——

发现大理之美 讲好大理故事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09/26 09:43

左中美在会上发言。(资料照片)

□ 记者 杨磊 张丽

左中美,政协大理州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漾濞县文联二级主任科员、州作家协会副主席、漾濞县作家协会主席。

9月19日上午,左中美做客由政协大理州委员会和大理州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的全媒体直播节目《大理州政协委员访谈录》,就“发现大理之美,讲好大理故事”话题与主持人进行交流。

左中美曾获得第七届云南文艺创作奖励基金奖、云南文学艺术奖、大理州首届优秀文学艺术奖、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首届文学奖、第六届中华宝石文学奖和云南省年度优秀作家称号等。

“故乡的土地,是我生命的根脉所在,是我心灵的温暖依归”

主持人:作为大理本土知名女作家,您目前已经出版了多少作品?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

左中美:2010年,我出版了第一个散文集《不见秋天》。之后的几年间,先后又出版了《时光素笺》《拐角,遇见》《安宁大地》和《山河记》几部作品集。

2008年8月,我被聘为《大理日报》“家里家外”专栏作者,从2008年9月一直写到2010年的12月,共发了114篇稿子。这段专栏写作的经历,给了我极大的锻炼。

《不见秋天》也是近二十年漾濞出版的第一部个人文学作品集,2012年3月获得第七届云南文学艺术奖二等奖。2012年,散文集《时光素笺》出版,并在2014年获得大理州首届优秀文学艺术奖文学类二等奖;2014年,《拐角,遇见》出版,书里的部分篇章在2017年10月获得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首届文学奖;2017年1月,《安宁大地》出版, 2020年12月获得第六届中华宝石文学奖。

主持人:流泻在您笔下的,是真挚的乡土记忆,“乡土”这两个字,对您意味着什么?

左中美:对于我来说,乡土,尤其是养育我成长的那片故乡土地,是我文学写作的摇篮。我的生命依偎着她,就像幼年时依偎着母亲的胸口。

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大理大学文学院院长、大理州作家协会主席纳张元为我的《安宁大地》作序,其中写到“人与土地是生死相依的共同体,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也是滋养精神的母地”。我想,无论是对于我的生命,还是对于我的写作,土地,尤其是故乡的土地,是我生命的根脉所在,是我心灵的温暖依归。

“‘大理之美’是每一位大理作者书写不尽的母题”

主持人:写作基于热爱,您一直是“大理之美”的发现者和推广者,请您用自己独特视角和感触谈下大理之美。

左中美:我想大理之美有三个方面:一是自然之美、二是历史之美、三是人文之美。这些美,深厚广博,瑰丽绚烂,是每一位大理作者书写不尽的母题。我的几部散文集的大多数篇章,书写的大都是大理之美。

这些年,我因为学习写作,有幸参加了一些文学采风活动。正是在这些活动和行走中,让我对大理、对滇西这片土地的山河纹理有了更真切的感知。天地阔大,山河久远,时间和人类在其间的相互书写和解读从未曾停止。从剑川海门口古文化遗址,到祥云大波那战国铜棺;从澜沧江畔3200年的古茶树,到沘江岸上古村诺邓2000多年的盐上光阴,时间浩渺和邃远的足迹,从未在这大地上湮灭。在苍山脚下的古城大理、在千年的南诏故地小城巍山、在滇西茶马古道第一镇鲁史,在大理国“云龙赕”的府治旧州、在碧水剑湖、在明月洱海……这滔滔山河间的每一次春回,总能让人想见千百年前春天湖水的碧绿;这浩邈大地上的每一次月圆,总能让人想见亿万年前明月的辉光。《山河记》,正是我所记下的这样一部关于时间、大地与人的互见集。

“加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广泛联系群众,树立政协委员良好形象”

主持人:您的提案都有哪些?您最关注哪些领域?

左中美:在2023年2月召开的政协大理州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我提交的是《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在2024年1月召开的政协大理州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我提交的是《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基层医疗卫生建设的建议》,在这次会议期间的两院工作报告协商会上,我还作了关于《加强法治校园建设,保障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交流发言,呼吁各方面共同协作,进一步加强法治校园、平安校园建设,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为了更好地履行好委员职责,我要进一步强化委员责任意识,加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广泛联系群众,围绕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勤勉履职,树立政协委员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