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凝聚着人们最丰富的记忆和情感。新中国成立初期,临沧面临着住房极度短缺的状况。当时,大量的简易棚户和老旧平房,居住条件简陋且拥挤不堪。改革开放后,住房制度改革等政策落地实施,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城镇人口持续上升,商品房开始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大量房地产开发企业涌入市场,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75年来,临沧人民的居住空间和所处环境也迭代、升级、演变。从棚舍、草屋、瓦房到单元房、鳞次栉比的电梯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住房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住房建设持续保持高投入、高产出的态势。大规模的住宅新区不断落成,住房供应总量大幅增长。小区内的绿化覆盖率、休闲设施都有大幅提升,学校、医院、商场、超市等商业设施也不断完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全方位改善。
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初期,全市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如今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已超过46平方米;从早期的“简易公房”,到如今消费升级的“品质住宅”,持续推动的房地产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了每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了改善住房条件的持久动力。
尤其是近年来针对“底层有保障”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临沧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在开展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过程中,认真落实住房救助帮扶制度,以公租房实物配租和发放住房租赁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实施保障,基本实现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和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的目标,努力实现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随着住房保障工程的大力推进,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正在形成。“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0000套,截至目前正在建设20705套,已经建成公租房69330套,全市13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喜圆安居梦,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启动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7003户、累计启动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30079户,提升了全市老旧小区的居住品质,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工程来谋划,不断提升城市颜值,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
在住房条件改善的背后,是临沧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较快增长。目前,临沧主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23.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14万人。2024年,全市计划实施房地产项目64个,项目总投资120.69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42.37亿元。目前,完成投资32.44亿元,建筑面积38.7万平方米。
高层住宅 花园洋房 跃层复式
……
如 今
越来越多的建筑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各类层次的小区“落户安家”
市民对居住有了更多选择
生活色彩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
“生活越来越富裕,人们对住房追求也越来越时尚,而对房屋的舒适度、美观度、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室内装修等有了更高的追求和体验。无论你向往返璞归真的自然,还是追求智能便利的未来感,如今都能找到心安之处,舒舒服服地住进自己温馨舒适的家。”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任老师告诉记者,在他平时和学生交流中,感触最深的是,和过去相比,现在年轻人对居住科技感、智能化有了更高要求, 通过手机或者一个口令,来控制灯光照明、电器设备、影音娱乐、安防监控等,万物互联已逐渐在居住中有了更好的体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逐梦安居的路上,临沧从未止步。
时光飞逝,百姓的住房从狭小到宽敞,从砖瓦变钢筋水泥,从平房到高层,从等分配到集资建房,从贷款买房到申请保障性住房……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5年,在经历了单一的统筹分配阶段后,临沧住房市场飞速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层次、立体化的住房体系正让百姓的安居梦想照进现实。(王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