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头条

人水相依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10/15 09:59

洱海。(摄于2018年12月8日) [记者 赵子忠 摄]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明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

10月19日,以“携手推进生态友好的现代化”为主题的2024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即将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举行。云南日报-云新闻客户端联合青海日报报业集团·青海观察客户端、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新湖南客户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日报新闻客户端、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新福建客户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荔枝新闻客户端、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今视频客户端·长天新闻、大理州融媒体中心,共同推出云新闻特别策划·洱海“喊话”全国8湖联动融媒体系列报道。

今天,推出第一期:人水相依。

洱海之畔

“顺丰洱海”变废为宝

洱海是大理人的“母亲湖”。生于斯、长于斯,保护苍山洱海的生态理念,深深刻在大理人的文化基因里。

近日,走进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中心,巨大的显示屏上,各类相关数据实时跳动,在岗工作人员、在线收运车辆、投放垃圾桶数量等信息一目了然。

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态环境保护及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环保科技企业,通过政府生态补偿、企业市场运作的模式,收集洱海流域的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餐厨垃圾等各类型有机废弃物,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形成“政府服务企业、企业主动担当、治污保护生态、生态反哺发展”的“顺丰洱海”模式。

近年来,大理州着力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全力推进环境与经济相融合,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让洱海流域呈现“生态向好、生活向上、发展向前”的良好态势。

在新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大理州出现一批以科技为支撑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新实践,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顺丰洱海”模式运行至今,已累计收集处理了洱海流域各类型有机废弃物350多万吨,生产有机肥料产品300余万吨、生物天然气产品近3000万立方米,发展了100多万亩的生态种植,还带动农村就业人口3000余人,帮助农户增收的同时实现年均利税上千万元。

筼筜湖畔

绘就高颜值城市画卷

筼筜湖是厦门岛最大的人工湖。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厦门市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由于筼筜湖流域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湖区水环境迅速恶化。

1988年3月,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牵头开展筼筜湖综合治理,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为综合治理筼筜湖指明了方向。

经过30余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筼筜湖,已然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目前第五期综合治理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在每天都有游客来筼筜湖边打卡。”厦门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依托筼筜湖现有山水脉络,当地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建设中去,多元化推进生态产业融合,壮大“绿色发展引擎”——

思明区吸引了滨北超级总部基地落地建设,打造了一批“税收十亿元楼”,激活了海湾公园休闲娱乐夜经济,筼筜湖片区逐渐发展成为厦门市标志性的行政、金融、商贸、旅游、居住中心。

建成集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和图书馆等于一体的厦门文化艺术中心。融合闽台文化、华侨文化、海洋文化核心元素的白鹭洲地标式景观,集中展现了厦门自然环境之美、人文之美和红色文化之美。引进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形成“文化+旅游”“赛事+旅游”融合新样板。

青海湖岸

奏响绿色发展欢歌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总面积70多万平方公里的青海省因其而得名。

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假期,青海湖不仅以独特的美景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更因其卓越的生态保护成效,掀起青海湖科研观测热潮。

近年来,青海在严格的保护中向着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转型,多举措打造具有特色观光、文化体验、生态休闲、户外运动等功能的高原湖泊生态旅游胜地。

作为“文化+旅游”的一项具体实践,前不久,青海生态摄影展在青海湖举行,涵盖生态、自然、人文等内容的百幅精美作品为参观者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2023年,青海湖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22.74万人次,较2019年同比增长38%,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春节假期,青海湖景区还以“蓝冰青海湖,冰雪生态游”为主题,持续开展特色“蓝冰”景观宣传,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观赏。

当地统筹平衡好生态旅游与景区开发和谐统一关系,开展了景区“生态旅游+交通”“生态旅游+文化”经营模式创新,实施“彩虹路”、进港公路“鱼鸥翔集”系列彩绘等新做法,体现出多样性、人文性、生态性的景区特色。

与此同时,当地不断深化景地融合发展,采取土地流转、合作经营、吸纳就业等措施带动周边群众参与,让群众吃上旅游饭。

如今,在青海湖流域,多年的保护成效正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被生动诠释。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客户端

策划:谢炜

统筹:张海燕 黄佳伦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王熠 郭星余

福建日报-新福建记者:陈挺 林闻

青海日报-青海观察记者:倪晓颖 何敏

大理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吴开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