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铁余斌:乡村振兴路上的“兴农人”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10/15 10:01

铁余斌(右三)在察看葡萄长势。(资料照片)

□ 通讯员 李艳梅 沈洪斌 文/图

“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农民选出的人大代表,反映群众呼声,干好民生实事,带领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我应尽的职责和使命。”这是大理州第十五届、宾川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宾川县宏源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铁余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从一名乡村振兴的“新农人”到“兴农人”,铁余斌深耕农业数十载,致富不忘桑梓,带动金牛镇罗官村委会菜甸村步入发展“快车道”,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用心听民声、用情解民忧、用力纾民困,是群众心里的“实在人”。

做给村民看,摸索发展“新路径”

“现在基地的葡萄采用的是标准化种植、品牌化销售,市场供不应求,还未采摘就被订购一空。”谈到葡萄的销路,铁余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回想儿时,铁余斌感慨万千:“以前这里大多只能种土豆、玉米,是出了名的靠天吃饭的‘雷响田’。引洱入宾工程通水后,干旱情况得到根本改变,菜甸村才开始了葡萄种植的探索之路。”

葡萄种起来了,如何增加效益,铁余斌一路摸索,他率先与15户村民成立了宏源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以团队的方式拼钱买农资,一年下来,社员每亩节约生产成本2000多元,而他家12亩葡萄就节省了成本两万多元。他带领社员节本增效的做法,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全村葡萄种植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了起来,并辐射到周边乡镇。

村民眼里第一个“敢吃螃蟹”的铁余斌,被推选为了村民小组长,他用胆识和远见为全村找到了一条发展致富的新路径,开启了以合作社抱团发展的新引擎,迈出了由分散型种植向规模化发展的历史性一步。

领着社员干,步入发展“快车道”

头雁高飞众雁随。铁余斌清楚,要使“小葡萄”成为全村致富的“大产业”,不仅要带着社员一起干,还要走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才能当好田间“掌门人”。他带头拿自家的葡萄园作标准化种植试验,当年试验田亩产值突破5万元。铁余斌当即带领社员进行葡萄园改造和示范园建设,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种植方式转变,实现了粗放传统农业向绿色现代化农业的转型升级,使合作社葡萄基地获得了云南省首家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LOBAL GAP”认证。合作社被评定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铁余斌荣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青年创业省长奖荣誉,成为了全县有名的葡萄产业“领头雁”。

“要想种出精品葡萄,每串葡萄的粒数、糖分、香味、外形都有严格标准,只有精品才有市场竞争力……”这是铁余斌对品质的不懈追求。他不仅构建了“专家+科技人员+田秀才”的技术团队,还自费到全国各地及国外学习考察。在科技的赋能下,合作社的葡萄受到市场的青睐,获得业界的认可。铁余斌顺势而为,实施品牌兴社战略,注册了“楼铁源”名优商标,该品牌葡萄共斩获全国8个金奖,在“北上广深”和东南亚水果市场销路极好,成功使“小农户”对接上“大市场”。

“合作社的成立让我们走出了一条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路子,抱团发展办企业、品牌战略闯市场,是我们制胜的法宝。”铁余斌自豪地说,“我们一个54户254人的村小组,2023年葡萄总产值就突破了1500万元,洋楼、轿车已成为每家的标配,现在群众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带着全村赚,跑出发展“加速度”

“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是真的富。”带领全村共同致富一直是铁余斌的心头大事,为解决好社员分散、技术标准、产品质量难统一的问题,他探索出“党支部+合作农场+托管”的运作模式,采取农资供应、生产技术、产品标准、品牌包装、核算管理“五统一”的全产业链服务,通过党建引领、利益联结和土地“三权分置”,带领全村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如今合作社社员由当初的1社15户发展到85个社1355户,建成合作农场15个、标准化葡萄生产基地11000余亩,社员户均葡萄年产值达26万元以上,合作社经营收入突破3亿元,连续4年入围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排行榜前100名榜单。菜甸村成了有名的富裕村,其发展模式成为全省乡村振兴可学可鉴的示范样板。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全县“三农”专业代表工作站成员,铁余斌不仅扛牢“三农”专业代表示范引领的责任,还经常到田间地头,跟群众聊变化、讲政策、话发展、听诉求,深入了解民情、广泛集中民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村文化活动场所的修建、村间道路的硬化美化亮化、村容村貌的整治提升、孝老爱亲邻里互助文明乡风的养成,无不彰显着他民呼我应的履职担当。他提出的加快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普及传染病防治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带领更多乡亲们继续把葡萄产业做大做强,谱写乡村振兴新乐章、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铁余斌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