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理论与实践

勾勒基层治理“点线面” 绘就共建共享“同心圆”

作者: 来源:大理日报 时间:2024/11/07 09:49

□ 左娅琳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民生改善的最前沿。新时代基层治理要“点线面”共同发力,构建全面覆盖、高效协同的治理体系,确保每项工作细致入微、精准到位。

锚定“核心点”,党建引领抓关键。党的建设是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基层党组织是这一引擎的“最强动力”。要持续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不断提升新时代党员队伍干部素质,定期高质量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主题党日等活动,不断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党员成为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先锋模范。要创新党建引领模式,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通过“党建+网格化管理”“党建+志愿服务”等方式,推动党建工作向基层延伸。

延伸“为民线”,撑起民生幸福伞。服务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信号,将群众满意作为评价工作的最高标准,努力做好群众的“贴心人”、人民的“勤务员”。要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开展“走基层、访民情、解民忧”等活动,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确保民声所呼从“耳畔”到“指尖”。要探索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等专业力量参与,及时有效化解邻里纠纷矛盾等常见问题。同时,关注老年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需求,提供精准帮扶,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矛盾,确保社会大局长治久安。

拓宽“参与面”,共绘治理新画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这是抓好基层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稳固“中国之治”大厦的根基所在。要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健全村民会议等自治制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不断加强普法宣传,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和能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要发挥村民小组长作为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作用,村民小组长处于基层治理最前沿,是连接政策与普通村民之间的重要桥梁,对于推动政策落实、协调解决纠纷、组织集体活动、引导经济发展、提升治理效能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农村地区延伸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漾濞县瓦厂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