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要闻

永平县水泄乡做好“五色”文章——

为乡村振兴蓝图“添彩增色”

作者: 来源:大理日报 时间:2024/11/12 10:07

□ 通讯员 李冰彬

近年来,永平县水泄乡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党建红、人才青、产业金、文化蓝、生态绿”五向发力,为乡村振兴蓝图“添彩增色”。

“党建红”强根

保持乡村振兴“本色”

水泄乡始终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坚决落实乡、村两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建立乡党政班子包村、干部职工包组的工作落实机制。围绕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制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定期召开党建调度会、领导小组会议分析研究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及存在问题,推动同向发力、各司其职。全面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明确党支部书记工作职责。今年以来,水泄乡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2期、500余人参加,开展村组干部能力提升培训10场(次)、340余人(次)参加,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宣讲20场(次)、810余人(次)参加,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10场(次)、900余人参加,不断提升村组干部的理论水平、履职能力和纪律意识,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人才青”铸魂

筑牢乡村振兴“底色”

水泄乡深化“领头雁”培养工程,抓实“选、育、管、用”环节,积极培育乡、村两级后备力量。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开展“青年夜校”,通过集中学、自学、课堂学、实地学等方式,进行理论学习、工作经验分享、拟定课题调研交流等,全面提升青年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着力锻造一支“硬核”青年干部队伍。此外,组织制定、细化乡村组干部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分配办法、党政班子成员学习交流制度等系列制度,为干部队伍建设激发活力、增添动力,在全乡上下营造出“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常态化开展进村入户“大走访”行动,基层干部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中察民情、解难题,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群众工作能力。

“产业金”赋能

融入乡村振兴“特色”

水泄乡将群众增收作为乡村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1451”发展思路,坚持传统产业保稳定、特色产业促发展思路,不断优化“三区三带”产业发展布局。守牢耕地红线,稳定5.5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抓实古树茶、生态茶的抚育管理,古树茶鲜叶年产量40余吨,产值达900多万元;创建“2260”示范基地,做好4398亩烤烟的种植管理,今年实现烟农交售收入2012.3万元。以“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为延伸,构建核桃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泡核桃种植面积27.3万亩;推广种植工业辣椒1200余亩,产值达800多万元。以乐把村阿朗肉牛养殖场项目为引领,采取村集体资金入股形式,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全乡生猪存栏30000余头、肉牛存栏11000余头,在7个村推广种植饲草500余亩,助推农业增产、群众增收、集体经济有收益。

“文化蓝”固本

增添乡村振兴“亮色”

水泄乡走好乡村善治之路,积极探索“一张网、三联动、三到位”的“133工作法”和基层治理“3+6”模式,持续加强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强化党建引领网格化建设,组建“平安护卫队”、综合调解队等队伍,及时了解、掌握和解决村组各类矛盾纠纷和困难问题。结合矛盾纠纷排查“大起底”“大走访”工作,同步完成走访送法入户4811户16647人,集中开展以家风教育和预防犯罪为主的普法宣传活动130余场(次)。自2021年设立教育帮扶专项基金以来,共筹集资金91.86万元,帮扶困难学子、奖励优秀学子444人54.37万元,营造重教兴学的浓厚氛围。着力传承乡村文化特色,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评选出43名先进个人、14个模范家庭、26个先进集体、3个模范商户,并进行表扬。因地制宜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狮子窝村村规民约获评云南省首届“十佳村规民约”。

“生态绿”助力

绘就乡村振兴“美色”

水泄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把绿美乡村建设纳入网格化管理、村规民约等统筹推进,扎实开展“五清一改”整治、“千家万户大扫除”等活动。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做好护水护路护林护环境“四护行动”,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美丽公路”“绿色河堤”建设行动开展以来,累计投入资金60余万元,栽种各类苗木33980株,绿化公路207千米、河堤2.5千米。通过“党建红”引领“乡村绿”,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巡林巡河、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垃圾处理、义务植树、“美丽庭院”创建、集镇综合整治等活动,示范带动群众广泛参与,形成“干部示范、党员引领、群众参与”的绿美乡村建设合力。扎实做好环境整治常态化、垃圾清理日常化、卫生保持长效化,使乡村“颜值”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