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尹涵 杨桂梅
近年来,云龙县通过“五绿”并进,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根基。目前,该县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4.76%,森林覆盖率达70.74%,活立木蓄积达3046.12万立方米。
产业“活绿”,发展绿色经济。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将生态资源“不动产”变为“绿色提款机”。目前,该县林地流转80万亩,培育苗木81.78万株,共建成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林下经济企业(合作社)42个,建成年产1000吨核桃油生产线1条、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生产线3条;2023年,核桃干果产量达7.9万吨,综合产值13.67亿元。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蜂、林菌、林药、林菜产业,2023年,林下经济总产值达3.56亿元。探索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新赛道,云龙天池被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累计接待游客4.5万人(次)。
科学“用绿”,挖掘发展潜力。以林地要素保障为支撑,着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力保障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项目建设,2022年以来,共审核申报各类工程建设使用林地草原项目108起,总面积352.63公顷,并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吸纳周边群众161户247人,实现增收65万元。此外,常年吸纳63人、提供临时务工岗位3万个参与苗圃基地育苗、管护等工作,累计发放劳务费520万余元;1700名生态护林员获得劳务报酬4635万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惠及1.34万农户,绿色发展底气更足。
依法“护绿”,筑牢绿色屏障。设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林长制机构,以林长制统领林草各项工作,实现林长制从“建制”向“见效”转变。今年,17名县级林长主动带头开展林长制工作,县级林长巡林51次,全县各级林长开展巡林2850次,发现并解决林草湿资源保护发展问题12个。构建“林长+法院院长”“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联动机制和联席会议机制,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全社会齐抓共管,有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多元“增绿”,打造生态家园。紧盯“增绿”目标,多途径增加林草湿资源总量。近三年共完成生态项目投资19547.01万元,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管护496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封山育林5000亩。实施滇金丝猴栖息地修复和廊道建设人工造林8988亩。开展“全民义务植树+互联网”活动12场(次),参与人数累计达35.3万人(次),植树152.5万株。实施乡村绿化示范项目600亩,种植苗木3万株,共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个、省级森林乡村19个。
多维“管绿”,守护生态底线。全面完成基本草原划定试点工作。今年,云龙县作为全省10个基本草原划定工作试点县之一,迅速推进试点工作并取得实效,顺利通过省级核验,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州推广。持续开展打击破坏林草湿资源专项行动,依法打击破坏各类林草湿资源行为66起,森林草原防灭火宣讲受教育群众累计达8万余人(次)。“蚂蚁森林滇金丝猴栖息地修复和廊道建设项目”和“云龙天池多重效益森林恢复项目”2个案例成功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100+案例”。漕涧林场被评为“全国十佳林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蚂蚁森林云龙五宝山滇金丝猴公益保护地”入选“中国潜力OECMs案例”,生物多样性的底色更加靓丽,生态底线筑得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