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每年能缝制羊皮褂150多件,总收入9万多元的巍山乡村匠人杜增雷——

传承“皮草”技艺 缝出“最暖”乡愁

作者: 来源:大理日报 时间:2024/12/02 10:11

□ 通讯员 陆向荣 文/图

小巷深深处,手艺代代传。近日,当笔者穿街过巷,来到巍山县永建镇三家村,刚踏进杜增雷的院子,一股羊膻味就扑面而来。

在院边的架子上,挂着十多件刚刚做好的羊皮褂,在阳光下晾晒。杜增雷告诉笔者,过去他除了做羊皮褂,还加工牛皮,做骡马的架皮、攀胸、肚带、花笼和耕牛的千筋、秧带等,特别受山区群众的欢迎,甚至一度出现了在他家排队购买的情形。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耕牛和骡马的功能基本都被机械化替代,所以杜增雷家的主要收入还是靠制作羊皮褂。

“羊皮褂的优点是保暖实用,什么衣服都比不上它。” 杜增雷说,羊皮褂在巍山流传甚久,在许多村庄,男女老少不管是上山还是下地,都要穿上羊皮褂,用它来遮雨、驱寒保暖、防止湿气,更重要的是在做体力活时防止肉体被磨破,可谓是“一褂在身,一举多得”。

“制作羊皮褂,我是家族里的第五代传承人了。” 现年41岁的杜增雷介绍说,虽然羊皮褂在日常生活中很实用,但会做羊皮褂的人却并不多,羊皮褂制作技术也主要靠祖辈们代代相传进行传承。杜增雷的父亲杜利彪是制作羊皮褂的能手,杜增雷在十五六岁时就跟着父亲削皮子做羊皮褂,慢慢地就成为远近闻名的手艺人。

合格的羊皮褂制作人,需要几年的辛苦学习摸索,而要想成为手艺娴熟的师傅,则需要更长时间的历练。一件羊皮褂看似简单、粗犷,制作工艺却很复杂,要经过削皮去除油杂筋、硝水泡洗、晾晒、搓揉、拉伸、裁剪、割剪、缝制等十多道工序,需要两天左右的纯手工精细缝制,才能制作出一件完整的羊皮褂。

“做羊皮褂是件苦活,又脏又累又臭,最辛苦的工序是削皮和缝制。”杜增雷告诉笔者,一件羊皮褂需要两张山羊皮合二为一缝制而成,所有的过程都是纯手工操作,人要坐正,针拿稳,皮褂的正身、吊边、皮条三者结合,对直理顺。缝制时,针脚不能超出外边,一定要整理平整,针对针、线对线。

杜增雷如今一家七口人,父亲母亲都已年近七旬,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全家的主要收入就靠他做羊皮褂,妻子马娜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也帮他打打下手,每年能缝制羊皮褂150多件,到宾川县牛井、宾居及丽江市永胜等地销售,每年有9万多元的收入。同时,他还开发出了皮帽、垫子、皮包等装饰品和生活用品,日子虽然不算富裕,却也过得有滋有味。

让杜增雷最高兴的,是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他制作的羊皮褂从单纯的防寒保暖生活用品,逐步成为节庆活动展示地方服饰文化的亮点之一,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登上了省、州、县歌舞乐展演的舞台。今年7月,他还在巍山县东莲花美食文化旅游创业园第一届“乡创新时代共圆振兴梦”创业创新大赛中受到了人社部门的表彰。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将这门技艺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杜增雷说,他现在正在申报巍山皮革制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希望传承“皮草”技艺,在一张张皮革上,缝制出“最暖”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