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马猛 王张垚
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委会古生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盘活文旅资源,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致富和集体增收的“金饭碗”“活资产”。2023年,古生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
筑牢“红色堡垒”
古生村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加强支部班子建设,抓实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不断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们进一步强化党支部能力建设和支部班子作用发挥,从致富带头人、转业军人、青年党员中择优选出人才充实党组织,党支部带动致富、带领发展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古生村党支部书记何桥坤介绍。
古生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支部包片、党员包户”包保责任制,全覆盖构建5个网格责任区,由72名党员分片包干,直接联系全村439户群众,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建200余人的“洱海卫士”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洱海保护日”“洱海保护我参与”、清洁水源、田园、家园等活动;在党员中推行党员公开承诺、党员评星挂牌管理和“1+X”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制度,切实把党支部建设成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红色堡垒”。2021年7月,古生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守住生态屏障
古生村以“记得住乡愁”为主线,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绿化美化,按照“合规保护、合理利用、活化发展”的思路,对4处文物进行修缮,对8条古巷道进行风貌提升,完成70户村民家庭院落风貌整治,挂牌保护李德昌“乡愁小院”等7户白族民居古院;在洱海生态廊道和慢行步道种植400多株景观植物,建设溪水景观节点3处,“乡愁文化”与乡风文明相得益彰,一幅美丽舒适、具有特色的绿美村庄画卷展现在眼前,助推“中国美丽乡愁第一村”打造。
同时,以洱海环湖截污管网建设为抓手,建成截污管网11公里,新建化粪池367座,实现全村439户“四水”全收集,截污治污工程体系闭合运行,切实保护洱海。发挥村级河长作用,推进阳溪综合治理,治理入湖沟渠3.2公里,全力保障“母亲湖”清洁水源。
盘活“致富资源”
古生村将“守住绿水青山、留住最美乡愁”作为发展共识,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优势,以“生态和谐、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乡村善治、生活富裕”为内涵,打造“漫步苍洱、体味乡愁”古生体验路线,加大乡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和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开发,全村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00万元,与2014年相比,游客量增加48万人次,收入增长近5倍。
“古生村旅游业发展起来后,带动了56户农户返乡创业,在家开起了客栈、餐饮店,每年户均增收4.8万元。”中庄村党总支书记何志祥介绍,“以前,农户的主要收入是靠种稻谷、烤烟,大多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现在环境变好了,村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一起发展产业,村民收入来源多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古生村积极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帮扶模式,依托云南粮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土地租金+务工收入+生态产业分红”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农户流转土地给企业获得租金、企业季节性用工增加农户收入、农户土地入股企业获得效益分红,带动400余户农户实现多渠道增收,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423元,较2014年增长近2倍。
引进“科技大脑”
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来到古生村,并统筹建立了“5+5+N”科技创新矩阵和新型研发机构集群。2022年2月,古生村科技小院挂牌成立,通过科技联盟,40多支科研团队来到古生村,共同助力实现洱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借助古生村科技小院、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绿色生态种植,打造生态高效农业品牌,培育“云粮·洱海留香”高原软香米和“古生牌”粮油等绿色农产品,全村1220亩农田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标准。
古生村通过“科技联盟、资源联享、校地联办、支部联建”的运行模式,积极构建多载体支撑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发展平台,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最优解”,为推动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