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0年02月20日

天马豆腐香

1月24日,大年三十,孙文祥凌晨五点就起床,早早来到小街上卖豆腐。把毛豆腐用稻草捆起来卖是当地最常见的销售方式。当天,他们家销售豆腐约1000斤。

2019年9月22日,孙文祥一家人在做豆腐。在孙文祥家订购豆腐的顾客较多,经常需要全家齐上阵。

2019年10月7日,孙文祥长子孙国泰(左)和二儿子孙云龙将生豆浆倒入铁锅准备煮豆浆。孙文祥的两个儿子起初在外地打工,后来,看着以前不起眼的小生意现在成了香饽饽,便回来跟着孙文祥做豆腐。

孙文祥长子孙国泰在收拾晾晒好的豆腐皮。豆腐皮是制作豆腐的衍生产品,一大水缸豆浆,反复熬制,历经数道工序后才能制作出来。

2019年10月27日,孙文祥在小街上销售毛豆腐。天马社区有条小街,当地人叫“小铺子”,是孙文祥零售的固定地点。豆腐是天马人最喜欢的一道家常菜,孙文祥也拥有很多熟客。

2019年9月15日,两列动车从云南驿镇天马社区对开驶过。动车下面就是孙文祥的家。家乡不断在发展变化,而不变的是天马豆腐的乡愁味道。孙文祥家每天要制作300多斤豆腐,一年忙通头,只有春节初一才休息半天。

2019年10月7日,孙文祥在检查毛豆腐。毛豆腐是当地最畅销的豆腐制品。压制成型后的豆腐切割成方块状,有序地排列在豆腐架上,在适宜的温度下,经5至6天的发酵制作而成。

□ 赵功修 文/图

祥云县云南驿镇天马社区的豆腐非常有名,在当地,素有“天马豆腐不出村”的说法,指的是天马豆腐不用出村就销售一空。每年农历八月开始,毛豆腐的市场需求大增,天马社区豆制品专业协会的100多家豆腐加工坊就迎来旺季。

天马豆腐质地细腻、色嫩清香,这得益于当地独特的水质和豆腐匠人精益求精的传统制作手艺。

走近天马社区二组孙文祥家门口,一阵豆香扑鼻而来。循着香味入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大锅豆浆正搁在柴火灶上加热,热腾腾的蒸汽袅袅升起,散发出阵阵醇厚诱人的豆香味。

现年47岁的孙文祥,13岁就开始和父亲孙春景学做豆腐,时光荏苒,现在的他已是孙家第三代传人。孙家从他的爷爷孙继武开始做豆腐,而今,因为豆腐生意非常好,孙文祥的两个儿子也不在外打工了,回来跟着他做豆腐。一家人和雇请的师父一起,平常每天要做300多斤豆腐。

天马豆腐的传统制作工艺需要经过筛选黄豆、淘洗、浸泡、磨浆、过滤分离、煮浆、点浆、凝固和成型等流程。孙文祥家做豆腐最为讲究的是用土灶柴火煮豆浆。2009年,孙文祥家也跟上时代步伐,用上了浆渣分离机,插上电、连上水龙头、倒上泡开的黄豆,哗哗哗……整个过程轻松多了。但孙文祥的原则是“豆腐加工,程序严谨,卫生更要讲究;为保证产品质量,要选择豆脐色浅、粒重、饱满皮薄、表皮有光泽的上等黄豆”。

天马豆腐浓香诱人,在一代代豆腐手艺人经年的辛劳和当地人的记忆里,豆腐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家乡味道,口舌味蕾之间,繁荣了天马社区100多家豆腐作坊的生计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