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0年06月10日

铁路修到我家乡

□ 张云梅

“清晨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每当《天路》优美的旋律响起时,心中立刻涌起一片激情,我梦想着、期盼着,我的家乡也能通上火车。看铁路、坐火车,对于生活在都市或者发达地区的人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对于生活在巍山小城的人来说,却是一件不敢奢望的事,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小时候,我对铁路最初的感知,是从电影《铁道游击队》里来的。

终于,在2015年底,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家乡人民盼望已久的大临铁路正式开工建设。

如今,在我的家乡,大临铁路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贯穿巍山坝子南北。铁路建设大军中铁一局和中铁五局进驻巍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铁路建设高潮。一辆辆工程车源源不断涌进巍山,一群群施工人员赶赴现场,一个个隧道逐步打通,工地上,热火朝天,机器轰鸣,车轮滚滚。家乡这片浸润着油菜花香的土地,开始沸腾起来。憧憬着铁路即将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心中有说不出的激动。回想往事,不便的交通带给家乡人民的重重困难,像放电影般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

第一次坐汽车的场景记忆犹新。那一年,爷爷和爸爸都同时被评为大理州的劳动模范,他们带上五岁的我参加了县里和州上的表彰大会,那是我第一次坐上汽车离开那个生我养我的小村庄,尽管当时只是土路,尘土飞扬,也很颠簸,却让我惊喜不已,我第一次用无比好奇的眼睛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那时候,我心里时时渴望着:有一天能沿着这条路走出去,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1983年,我幸运地考入了巍山一中读初中,每到星期天回大仓老家,大都是坐在爸爸那辆“永久”牌自行车的货架上,由爸爸把我“驮”回家。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又带着我,每一次回家都要骑行近两个小时,每次回到老家之后,爸爸都累得满头大汗。

1986年,我到下关读书的时候,关巍公路还是土路,公路的山道弯很大,下关到巍山差不多要三个小时,班车每天只有两趟。尽管当时下关到大仓的车票只是1.1元一张,我还是没有多余的钱经常回家,每个学期我就回家一次,每次回家要提前好几天买车票。至于乡村公路,全部都是狭窄的土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那时的真实写照。如果下大雨,汽车轮胎打滑,驾驶员需请一些人前拉后推。

1989年,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用三个月的工资买了一辆凤凰牌女式自行车,休息时间,骑着自行车到处找同学朋友玩耍,心里那高兴劲儿无法用言语表达。1996年之后,我家里陆陆续续买了二轮摩托、轿车、越野车,周围的很多家庭,也都拥有了私家车,大家出行越来越便利。

2004年,关巍公路改扩建成了柏油路,弯道减少了,路程缩短了。近几年,家乡的交通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乡、村全部通了柏油路、水泥路,并有大小客车、微型面包车、电瓶车等各类营运车辆连通了各个乡镇村庄。

今年4月,全长近5公里的大临铁路重难点控制工程——巍宝山隧道,也实现了全面贯通,标志着大临铁路主体工程接近尾声。好消息传来,我忍不住驱车前往,一睹为快。沿着便道上到铁路,看到了巍宝山隧道口,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我在洞口驻足观望,隐隐可以看见隧道里的灯光。

铁路修到了我家乡,让巍山这个群山环抱的小城可以坐火车直达昆明、临沧等地的梦想即将变成现实,这是家乡人民梦寐以求的大好事,这是一条“希望路”,这是一条“致富路”,通向世界的一扇新大门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