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0年08月21日

大理市银桥镇

乡村“大喇叭”焕发宣传新活力

本报讯(通讯员 赵志斌) 今年以来,大理市银桥镇结合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生态廊道及1806小镇建设标准高、要求严,时间紧、任务重等特点,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村响”工程建起来的广播网,广泛宣传农村“一门式”基层公共服务全覆盖工作,既方便了群众办事效率、又提升了为民代办质量,直达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大家记住了,现在共有106件事不用出村办理。这些服务在村里就可以为你代办或享受了,没有记住的,请来村里咨询。这106项分别是:死亡证明、火化奖励申报及发放、殡葬惠民服务费用申报及发放、签户申报、落户证明、残疾证申报事项、生育证办理、‘两项’补贴办理;高龄补贴、临时救助、特困人员供养、‘两案’人员生活补贴、党员组织关系转接……”8月13日一大早,银桥镇阳波村委会的“村村响”大啦叭就开始广播镇“一门式”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一站式”便民服务点可以给村民办什么事、为村民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等信息。已有79岁高龄,正在上阳波自然村村口休闲散步、听广播的村民段炳章对笔者说,“好久没有听到大喇叭响了。生产队的时候,是小广播,连到各家各户,小广播一响,生产队队长嗓子一亮,全体社员就知道拿什么生产工具、要干什么活。所以,有些岁数的人都知道‘广播一响,黄金万两’其中的道理。不能小看它,在农村它可是个好‘宝贝’。广播一响、人人都知、事情好办,明白了吧。”

笔者从镇宣传、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了解到,“村村响”工程的“大喇叭”设备由数字无线广播发射器、远程智能无线广播系统、无线发射器、高音喇叭与音柱组成,可根据各村的地域的大小安装不同接收点,满足覆盖全村村民小组的需要。单就村委会大院来说,2个音柱就可以辐射方圆8000米范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电子管有线“大喇叭”,如今依托“互联网+”广播“大喇叭”,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将近乎消失的声音重新唤醒了起来。“大喇叭是意识形态的重要抓手,只要牢牢把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就能凝聚起强大的党心政心和民心,就能起到巩固基层党组织阵地的大作用。”银桥镇党委副书记封先财如是说。

“乡村‘大喇叭’,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将党的大政方针、国家的富民政策、推动乡村振兴及农业农村发展的科学技术传到千家万户,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阳波村党总支书记李普燕说,“另一方面是我们通过不断完善,村里形成了一套管理规章制度:除了紧急通知外,播放时间一般都是在早上、中午、晚上三个时段。播放内容为‘三农’‘民生’‘村两委’及当前开展的中心工作、战役战贫工作及国家新出台的惠民政策等等,通过广而告之,让群众知道村里能给群众提供什么服务,能为群众办什么事,更重要的是还能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涵育良好的村风和民风。”

目前,银桥镇8个行政村“村村响”工程安装了8个音柱32个接收点,覆盖了94个村民小组,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今年以来,各村共受理或办结各类民生代办、服务群众事项共计16493件,其中到镇受理或办结8171件,村里受理或办结8319件。

如今,在银桥镇农村,广播“大喇叭”成为了一道亮丽风景线,不仅拓宽了群众获取信息的新渠道,还焕发出了乡村“大喇叭”宣传服务民生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