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0年08月21日

从行路难到“四好农村路”

□ 王宏志

鹤庆偏居滇西北一隅,在回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几代人经历了从行路难到“四好农村路”的沧桑巨变。

回想多年前,下关到鹤庆的公路崎岖颠簸,尘土飞扬,泥泞难行,一路艰辛,如今,随着上鹤高速公路的通车,从鹤庆往返下关,竟成了观光之旅。

鹤庆县北接丽江,是北进大理的通衢。2016年12月大理上关至鹤庆的高速公路通车,鹤庆成了大理州唯一同时拥有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的县份。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给群众带来便捷的生活,赢得群众的纷纷赞誉。

然而回顾鹤庆的交通史,却令人感慨万千。1990年12月30日,去当时的中江乡政府报到的情景让我难以忘怀。那时从鹤庆县城云鹤镇经六合直达中江的班车,三天才有一趟。汽车启动,车子沿当年的邓丽公路往南行驶,连接县城的大约有两公里的弹石路,到小教场就终止了,变成了土路。车子驶出松桂街,往东拐入松(桂)六(合)路,艰难地行驶着,车轮换了一种叙述方式,颠簸和灰尘成了两大主题。车子仿佛行进在战争片里,到处都是被“炮弹”炸出的坑,轮胎在坑洼的路面上跳跃和颤动。身体像随风扬起的麦粒,一锹一锹,抛起又落下。整车人大呼小叫,只有驾驶员处变不惊,不时回过头来发几句牢骚:别叫啦!这破路、这破车!只要不散架,能到中江就谢天谢地了!

这是我第一次上乡村道路,在那个时候,我去得最远的是昆明,去得最多的是下关,当时觉得北衙坡是最陡最难行的路了,哪里想得到还有比这北衙坡更艰难的路在等待着要前行。一百二十多公里的行程,经受了不少颠簸、灰尘和七八个小时的煎熬,终于到了中江乡政府。

1960年从洱源邓川到鹤庆县城的邓鹤公路全线通车,全长156公里,路基均为土路,客车从下关到鹤庆需要8小时左右,还不能保证雨雪天通畅。北衙坡是邓鹤公路的必经之路,距离鹤庆县城近七十公里,翻过北衙坡需要两个小时。

从1978年开始,邓鹤公路断断续续铺设成弹石路面。1996年大理至丽江公路全线重修,对原有线路作了较大改线,邓川到鹤庆的公路里程缩短至一百多公里,路基全部铺设成柏油路,客车从下关到鹤庆缩短至3.5小时左右。2016年12月底,大理上关至鹤庆的高速公路通车,全长61公里,客车从下关到鹤庆时长缩短至2小时左右。上鹤高速公路不仅是沟通大理州南北片的一条主要连接线,也是连接大理和丽江两个旅游名城的快速通道,建设之初就被定位于“旅游观光路”“历史文化路”,对于老百姓而言更是致富路。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就“四好农村路”作出重要指示,鹤庆县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富民强县的基础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至2017年末,全县累计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8个,完成总投资17.9亿元。全县公路总里程达3670.33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3479公里,全县7镇2乡117个村(居)委会道路已硬化,实现了县通高速、乡镇通畅、行政村通油、30户以上654个自然村通达,基本形成了“两纵、三横、两环、六连接”的交通骨干网络。全面解决了贫困乡镇、贫困村群众出行难题,交通通行环境明显改善。一条条农村水泥路,上通公路主干线,下连农户千万家,汇成农村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今天,我们豪情满怀地走在壮丽祖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披荆斩棘永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