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1年06月23日

浓情端午

□ 张云梅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伴随着栀子花的细碎幽香,又迎来了粽香五月。在我的家乡巍山,端午节没有赛龙舟,但却是一个饱含浓浓乡愁的节日。

端午节前一天傍晚,接到了母亲的电话,母亲在电话里大声大气地说:“给你带来了三十多个粽子,单个的是光的,两个连在一起的是火腿的,三个的是甜的,还有一袋芽豆。”听着母亲简单亲切的话语,仿佛看到了母亲颤颤巍巍的身子和斑白的头发,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每年端午节,我都会吃到“妈妈牌”粽子。今年端午节我没有休假,因此也没有回老家,在家里,粽子只有母亲一个人会包,行动不便的母亲,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耗费了多少精力,才包出了全家人吃的粽子,和母亲通着电话,我哽咽了……

记忆中的端午节,是飘荡在乡村上空艾草的清香,是挂在大门上青翠欲滴的菖蒲,是系在孩子们手腕和脚腕上的五彩丝线,是我们姐妹围着妈妈学包粽子的温情,是柴火灶上袅袅升起的炊烟,是一桌应节气的美食:粽子、包子、芽豆、糖醋胭脂萝卜丝……这一个又一个小小的仪式感,总是萦绕在记忆深处,挥之不去。

童年的端午节很简单,没有美味佳肴,但在记忆中却很温馨。端午前一天,母亲便会调上面底子,备好馅料:炼好的鸡油、油渣、油炸的核桃仁、芝麻、红糖、腊肉、香菇……端午节当天,各种馅的包子就会在热气腾腾的柴火灶上新鲜出炉,红糖核桃仁馅的、豆沙芝麻馅的、香菇腊肉馅的,由于各种馅里都拌了鸡油,包子喷香扑鼻。包子蒸好后,妈妈用粬米涂上梅花形的图案,特别喜气,一个个包子就像一朵朵绽放的花儿,香气四溢,我和弟弟妹妹们争先恐后地抢吃。妈妈还会让我们把蒸好的包子、花卷送到左邻右舍,让他们品尝,邻居家又送来自家蒸的包子。吃着精致玲珑的百家百味包子,心里溢满幸福与感动。

在端午,芽豆也是应节气必吃的食物。在节前三四天,母亲便会把干蚕豆泡在水里,等泡透了就捞起来放到瓦缸里,然后用白蒿捂出芽,等到过节这一天,如果豆芽能长到半厘米左右是最好吃的。端午节早上,把芽豆煮熟。芽豆沙沙的带点香甜,蘸上醋汁口感极好。

端午的主角当然是粽子。端午节当天,妈妈早早起来,把新鲜的粽叶煮在锅里,然后将珍藏好久的糯米淘洗干净,拌上土碱水。我们围坐在妈妈的身边,看着妈妈娴熟地把两张粽叶放平,大的在外,小的在里,把粽叶折成圆锥状,舀上几勺米。粽叶在妈妈的手里折来折去,粽叶和糯米在母亲的手里游刃有余地完美契合在一起,用棕条一扎,一个个饱满可爱的四角粽就完美呈现在我们眼前。母亲包的四角粽子个个棱角分明,从来不会露馅儿。

看妈妈包粽子很简单,而我呢,包起来却笨手笨脚的,不是漏米了,就是形状不好看,于是,每年都和妈妈学包。在妈妈的亲授下,我也终于学会了包粽子的手艺。一年又一年,每年和妈妈一起包粽子,节日的气氛和浓浓的亲情在包粽子中弥漫开来,每人带走的粽子也把妈妈的味道传递出去。

吃着妈妈亲手包的粽子,感觉这已不仅仅是一枚粽子,这是熟悉的妈妈的味道,是妈妈无尽的爱。

淡淡棕叶香,浓浓故乡情。一抹追忆,一份眷恋。儿时的端午节,虽已远去,却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