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2年07月25日

家乡的火把花

■ 杨宏毅

酷暑7月,细雨纷飞,草绿山青,彩虹南现。沉浸在火把节欢乐喜庆气氛之中,县城新植的火把花,在公园、在街道、在庭院,陪伴一年一度民族盛会悄然盛开,延续着“火把节”火一样的热情,奔放豪迈。

小时候,家乡的老宅中生长着全村独一无二的一株火把花。妈妈在昏暗的油灯下,给我们讲述火把花美丽动人的传说。妈妈告诉我们,火把花开的时候,“火把节”也就到了。从那以后,我们上学放学、走过路过,都要看看火把花树,每年都等啊等啊,就盼着我们自己的狂欢节日——“火把节”早日到来。因为这一天除了看大人们竖大火把外,最开心的就是我们也可以尽情玩火——“撒”自制的小火把。

传说有一位美丽的仙女流落人间,上天告诉她要想回天宫,就必须在阴历六月二十五这天的日出前离开小村庄。仙女日夜兼程,晚上就举着火把赶路,沿着弯弯的山道奔跑,无数晶亮的火星儿围在她身旁飞舞。当她终于要赶到小村口的时候,公鸡叫了,太阳公公惊醒了,仙女一声叹息,将火把插在小村外的地上,自己化作青烟消失了。霞光中,燃烧的火把变成满树红花,人间从此多了一种娇艳的花朵——火把花。妈妈说火把花就是仙女变的。无风的时候,火把花树静止不动,人们用手轻轻抚摸火把花树根部,整株火把花树花枝就会舞动,犹如微风吹拂。所以,火把花树也叫“抓痒树”。顽皮的我们经常会把课本放到一边,给树“抓痒痒”。

家乡老宅的火把花依然孤独成长,花开火红一树,恰似熊熊燃烧的大火把,家乡的“火把节”也一直隆重热烈。

县城新植的火把花树则完全不同,在7月的酷暑中摇曳成风景。一排排、一堆堆,成串似倒挂的彩蝶,成片如“火把节”虔诚祷告的彝族妇女粉黛头饰,粉白相间,飘飘洒洒。

“一树粉红耀眼,娇艳妩媚勾魂。”漫步于纳溪公园、明德公园、至善公园、桑园公园,行走在金叶路、白塔路、桔乡路、全球通大道,穿梭于芒果树、桂园树、缅桂树、小叶榕树等绿化树间,火把花不与樱花、凤凰花、蓝花楹等人们称赞的名花媲美争艳,它在绿树林间、在青枝绿叶里,错峰静静地开放,花期长得让每一个喜欢它的人可以看饱、看够,故有“百日红”之称。

“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火把花,学名紫薇花,别称痒痒花、痒痒树、紫金花、蚊子花等。产于云南西部至中部、西藏东南部,生于多石草坡及灌丛中,“火把节”以后花朵开放如火,可供观赏,入药可代“密蒙花”,用以明目。生于具花短枝或枝条上端,呈苞叶状,有红色、粉色、白色等颜色,粉色居多,花柱丝状,花盘平顶,花色艳丽。紫薇:花紫红色;翠薇:花蓝紫色,叶色暗绿;赤薇:花火红色;银薇:花白色或微带淡茧色,叶色草绿;红火球:花色浓艳,香气迷人。花期在每年6-10月,现在已大量用于绿化美化,根、皮、叶、花皆可入药,且具有观赏性。

唐代诗人杜牧曾咏诗赞扬紫薇花:“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