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2年08月26日

邂逅美丽乡愁

——乡愁中国·大理论坛与会嘉宾和媒体记者团考察采访纪实

与会嘉宾和媒体记者团深入我州洱海生态廊道进行考察、采访。 截至7月份,洱海生态廊道累计接待游客已超过600万人次,成功打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理样本。

与会嘉宾和媒体记者团深入湾桥镇古生村进行考察、采访。 古生村有着20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几年,古生村投入5000多万元对全村进行风貌提升改造,努力建设最美乡村。

与会嘉宾和媒体记者团深入喜洲古镇进行考察、采访。 近年来,大理市着力将喜洲镇打造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世界级田园综合体。

与会嘉宾和媒体记者团深入喜洲镇“匠志集”进行考察、采访。 7月31日,由大理民艺中心精心打造的喜洲镇“匠志集”开始试运行迎接游客。

□ 本报记者 赵子忠

实 习 生 黎辰浩

王  劲 文/图

8月25日,参加2022乡愁中国·大理论坛的嘉宾和媒体记者团深入我州洱海生态廊道、大理龙龛码头、湾桥镇古生村、喜洲古镇、喜洲镇“稼穑集”、喜洲镇“匠志集”等地进行考察、采访。

嘉宾们对大理奇特秀丽的山水风光、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大理州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路上取得的新成就纷纷点赞,给予好评。

近年来,大理各族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高规格成立大理乡愁研究院,集中呈现了一批高质量、可实践的乡愁理论研究新成果,打造了大理市古生村“活化乡愁”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愁实践新样本,实现了乡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

下一步,大理州将充分发挥大理乡愁研究院的智库作用,系统推进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深入实施“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高标准建设一批世界级田园综合体,加快推进大理洱海海西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建设,积极开展“乡愁中国·大理论坛”实践示范基地申报,全面做好乡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断提升“苍洱名品”“乡愁大理”的品牌影响力,努力把大理打造成集生态带、文化带、发展带为一体的“中国最美乡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