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3年12月27日

徐霞客“夙闻”的乔禾米“三甸”

□ 李树华

明代,今宾川县的乔甸和祥云县的禾甸、米甸“三甸”,均属云南县(今祥云县)所管辖。而让人意外的是,徐霞客在其游记中提到乔、禾、米“三甸”时,竟然用了“夙闻”一词,意思是“早就知道”这几个地方。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八月十六日,当徐霞客从顺宁(今凤庆)出发,过蒙化(今巍山)境内,经弥渡,第二次来到云南县游历,即将离开洱海卫时,随行的乔甸骑夫,执意劝说他往北,经乔甸到鸡足山,这让徐霞客错过了前往禾甸、米甸进行实地考察的机会,给后人留下了遗憾。如果没有骑夫的执意劝说,徐霞客是很有可能要到禾甸和米甸的,因为他在日记中说“余夙闻洱城北有米甸、禾甸、荞甸……”

他在《滇游日记》中写道:“余夙闻洱城北有米甸、禾甸、荞甸之名,且知青海子水经小云南随川北转,经胭脂坝,合禾、米诸甸水而北入金沙,意此脊之北,荞甸水亦东北流。至此乃知其独西北出宾川昔,始晤此脊自……山而尽于小云南,北界于荞甸之东,耸宾川东山而尽于红石崖金沙江岸,脊北盘壑是为荞甸,与禾、米二甸名虽鼎列,而水则分流焉。”这极有可能是乔甸、禾甸和米甸地区最早的水利记录。

徐霞客虽未前往禾甸、米甸,但这两个地方还是引起了他的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是流经其中的“水”,也就是河流的走向。众所周知,高山大川及流经其中的“水”,是徐霞客在旅行中考察的重点,禾、米甸也不例外。纵观徐霞客游记,以文学色彩记录的山川河流走向、气候植被分布,直到今天,仍具有科考价值。

徐霞客曾认为,青海湖水是经城川坝北流,与禾、米诸甸水汇集,流向东北后,再往北汇入金沙江的。等到了乔甸,经实地考察,才得知乔甸与禾、米二甸,虽三足鼎立,而水则分流,走向不同。徐霞客当年的判断,与今天乔、禾、米三甸水流的流向,大体是一致的,尤其是他“青海子水经小云南随川北转”的说法,更是让人称奇。

徐霞客在大理曾“三进三出”,崇祯十二年(1639年)八月十六日,他从顺宁(今凤庆),经蒙化(今巍山)、弥渡,复过祥云,往宾川,是他第三次在大理旅行。

经过六天的旅行,徐霞客于八月二十日这天来到云南县的洱海卫城。在卫城吃过晚饭后,徐霞客顺梁王山,往鸡足山方向北行。从梁王山到乔甸途中,徐霞客一路考察了两个“坞”,两座“大山”,晚上在“村庐累落”的乔甸“坞”中骑夫家,“竟宿不行”。

徐霞客经过的乔甸,明代叫荞甸,因古时主产荞子而名。1958年9月,由祥云县划归宾川县。在游记中,徐霞客把地势周围高中间凹的地称作“坞”,也就是小坝子。毫无疑问,在徐霞客眼里,乔甸、禾甸、米甸坝子,便是典型的“坞”。当时的云南县,一共有5个叫“坞”的小坝子,徐霞客经过的有下川坝、品甸坝(今名城川坝)、乔甸坝。他虽未经过禾甸坝和米甸坝,但对其主要山川河流的分布也有所耳闻。

乔甸之美,美在水果和“海稍鱼”。作为天然温室的乔甸,是镶嵌在水果之乡宾川坝子上的一颗耀眼明珠。这里不但有一望无际的早熟鲜食葡萄生产基地,也有此起彼伏的晚熟柑橘果园。这里,一年四季,水果飘香。近年来,以葡萄、柑橘为主的水果冷链物流加工产业的兴起,使乔甸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果园”和加工厂。雨后春笋般的乔甸“海稍鱼”品牌店,无处不在,“海稍鱼”发展到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尤其是乔甸镇2023年9月举行的宾川县首届海稍鱼美食文化节,更是让海稍鱼这一文化品牌声名远播。

禾甸之美,美在飘香的稻谷。自古以来,祥云县就有“禾川熟,云南(祥云)足”的说法。这里到处是辛弃疾眼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景,让人一出门,就陷入遍地金黄的田野。

在童话般的秋色里,沁人心脾的除了稻香,还是稻香。

秋风吹过禾甸坝子广袤的田野,吹黄了金灿灿的稻谷,也吹开了农人的笑脸。只要到过禾甸坝子的人,无一不被那种令人心醉的金色所陶醉。此外,禾甸辽阔的天空中,还有往南飞翔的大雁。它们飞过清澈的莲花湖,飞过烟坡,飞过禾米河……

米甸的美,美在山水。这里有层层叠叠、绵延不断的高山,有清澈如镜、一年四季长流的细水。蜿蜒的山路上,风是质朴的,它会去掉浊气;身旁的野花野草,甚至树上爬行的小虫,也是鲜活可爱的,能涤荡疲惫的心。

米甸坝子里,有像“人头关”一样拔地而起的奇峰异岭,它们时而笼罩在云里雾里,神秘莫测;时而又会在朝阳下,如巨人般居高临下,俯瞰着过往的行人。有的犹如一只巨手,遮住一片乌云;有的像一个三角形,横亘在天地之间。

米甸坝子里的一条条小河,清澈、碧绿、恬静。远看,绿得像翡翠色的绸带;近看,清得可以看见河底各式各样的石头。如果是夜晚,山顶上弯弯的月牙,倒映在清澈透明的小河上,瞬间就会呈现出一种无尽的柔情来,此时的小河,不能不让人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