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4年05月08日

一座充满书香气的小城

□ 陆向荣

人间万般烟火气,最是书香能致远。

我的故乡巍山古城,就是一座充满书香气的小城。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巍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才辈出,明清期间的巍山共出了23个进士、250个举人,并在清乾隆年间被特别御封为“文献名邦”。历代以来,这里读书之风盛行,如今仅巍山古城内就保留着文庙、文华书院、南社学、北社学、崇正书院等多处过去文人求学做学问的地方,部分书院的历史已达500多年。

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了书香气的地方,我从小就喜欢上了读书,而读书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其实在童年时代那个连温饱都还未解决的年代,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奢侈,可自幼受了父亲熏陶的我又特别爱读书,无论什么时候都爱带上一本书相伴。那时候读书也没什么目的,纯属喜欢而已,读起来也特别开心。记得那时的巍山古城不仅有许多书店,每次进城都特别喜欢到蒙阳公园门口的旧书摊上租书看,摆的书以连环画居多,每个孩子捧着5分钱看一次的小人书,蹲在地上一看就是大半天。

看的书多了,眼界宽了,心里也有了想法,我就把生活学习中觉得有意思的事和有趣的人,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在文华中学读初中时,我就在当时的《巍山文学报》上发表小诗,同时也成了校园广播站的一名小编辑,尽管那时还不知道当时的文华中学就是巍山著名的社学书院文华书院的旧址,但学校浓郁的读书氛围让我的初中生涯过得特别充实。

如今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文华中学已实施了整体搬迁,文华书院也被列为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科学活态利用,将书院分为“书香”“书友”“书鸣”三大主题进行改造,除了购书看书,还通过读书会、展览、参观、体验等形式,体现传统书院在新时期的新内涵。

中专毕业后,由于自己喜欢读书写作,我很幸运地被调到了巍山报社,我在做好新闻宣传的同时,主要负责副刊的编辑。也就是在那时,我认识了许多写作上的同路人,也是在他们的影响和帮助下,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先后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等媒体上发表文学作品300多件,并获得了云南省首届十佳读书青年、云南新闻奖一等奖等多个殊荣。

随着社会的进步,读书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巍山古城的书香味也越来越浓。巍山县图书馆总馆馆藏图书10万余册,年订购报刊200多种,同时投资300万元的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在蒙阳公园总馆和文华书院广场分别建成了两个大理州首家城市书房,设置了自助办证机和自助借还书机,集智能无人值守和24小时服务为一体,读者或游客用身份证、借书证或人脸识别都可进入书房,可自助办证借还图书、可坐下来阅读学习或休息小憩,全天候服务,永不打烊。

已有500多年历史的崇正书院也进行了修缮,如今,一个极具乡土民族特色、当代人文理想、巍山地域风貌和创新文旅理念的精神文化地标——先锋巍山崇正书院展现在了人们眼前,成为巍山居民和外地游客感受文化与创意交融魅力的又一“打卡点”。我也先后在里面参与过故园此声诗歌音乐会、“风吟彝歌”古城诗歌音乐会,得以与丹增、于坚、韩东、莫西子诗等众多名家大家面对面交流。

平日里,我也经常参加巍山县众多文学爱好者自发开展的读书活动,在道教名山巍宝山、草场的山地果园、西河边的半月阁,大家很随意地相聚在一起,通过交流读书心得,畅谈创作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多年来,巍山县本土作者创作出版了《与鸟共翔》《山地的事》《莲花时光》《方寸间》《心灵栖息》等作品集,许多人从普通读书爱好者变成了国家、省、州、县作协会员,不仅可以读名家的书,还可以读大家的书、自己的书。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发现,云南的魅力,不止在山水间,更在书香中。”

漫步大街小巷,转角便是书香。我想,巍山就是这样一座充满浓浓书香气的魅力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