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4年05月15日

白族的鸟崇拜文化探源

□ 苏航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从大波那铜棺的鸟图腾到《南诏图传·铁柱记》,以及南诏时期的大理三塔顶上放置的形似金鸡的大鹏金翅鸟,都彰显了大理白族鸟崇拜文化的悠久历史文化渊源。

1664年,在祥云县刘厂镇大波那村出土一具木椁铜棺,据测定为距今2350余年战国时期的墓葬文物,这证明了在庒蹻入滇以前,白崖国的王权存在。按《南诏野史·白崖国》载:“……蒙苴第八子,蒙苴颂,居白崖国,因地名号白崖国。”据考白崖国的年代与大波那木椁铜棺墓的年代大致在同一时期。棺椁完全由青铜铸成,箱匝式,这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贵族死后所使用的一种特殊丧葬方式,其重达2.571吨,相当于一辆家用轿车的重量;长2米,高0.64米,厚1.2厘米。通过拆解,它是由七块青铜板通过榫卯结构拼合而成。最明显的就是棺盖,由两块青铜板组合而成的人字形,看起来也像房屋的屋脊,侧面四块铜板为四壁,下有一块,而且底部还有多处支撑,因此也被叫做“干栏式棺椁”。关于干栏式房屋是一种下部架空,在上面盖房子的建筑,主要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另外棺椁外表面布满了精美的云雷蛇纹和两侧刻有鹰、燕、虎、豹、水鸟等鸟兽纹。据铜棺出土时的管理员张晶讲述:“铜棺里的权杖头是‘铜鸡头’,我当时还拍过照片。”从铜棺上的鸟纹就可看出当时铜棺的主人对鸟的崇拜。

据胡本《南诏野史》记载:“细奴逻,又名独逻消……素有祥异,会唐封首领大将军建宁云南国诏张乐尽求,以诸葛亮所立白崖铁柱,岁久剥蚀重铸之。因社会祭柱,柱顶故有金镂鸟,忽能飞,集奴逻左肩,相诫勿动,八日乃去。”另有《南诏图传·铁柱记》云:“初,三賧白大首领、将军张乐尽求并兴宗王等九人共祭天于铁柱侧,主鸟从铁柱上飞憩兴宗王之臂上焉。张乐尽求自此已后意加惊讶。兴宗王乃意此吾家之主鸟也,始自欣悦。”

张乐尽求说:“此吾家之主鸟也,始自欣悦。”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与大波那铜棺上的“鸟的崇拜”是一脉相承的。说明了白族的先民是崇拜鸟的民族。

到了南诏中后期随着历史的发展,受到中原王朝的凤凰崇拜,以及佛教的传入,认为凤凰才是鸟中之王,是吉祥的象征。便开始崇拜凤凰。但是在白族的语言词汇中至今没有“凤凰”这个词汇,白族人把凤凰称之为“金鸡”。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凤凰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鹿后,蛇头鱼尾,鹳嗓鸳思,龙尾虎背,燕颌鸡啄,无色具备”。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传入大理受到了统治阶层的推崇,南诏统治者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将佛教作为国教。《南诏野史》中记载南诏王蒙世隆在位期间:“大寺八百谓之兰若;小寺三千谓之珈蓝,遍于云南境内,家家户户皆以敬佛为首务。”广建庙宇,弘扬佛法,引领众生向善,先后修建了崇圣寺、无为寺、感通寺、中和寺、鸡足山祝圣寺、九莲寺、迦叶殿、金顶寺等等。大理地区白族原始的“金鸡”崇拜在佛教的影响下,也具有了佛教色彩,从而获得了创新的发展。郭松年《大理行记》有这样的记载:“此邦之人,西去天竺为近,其俗尚浮屠,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几半,绝不茹荤、饮酒、至其处者,使人名利之心俱尽。此大理之大观也。”可见佛教在大理地区源远流长,影响甚广。

大理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早在秦汉时期就已成为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交通枢纽。印度佛教传入大理后,对白族的金鸡崇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理自古以来就为水乡泽国,南诏大理国时期多地发生水患,《观佛三味海经》说:“此鸟以业报之故得以诸龙为食,与阎浮提一日可食一龙王及五百条小龙。于密教,迦楼罗乃梵天、大自在等的化身。”所以建于南诏时期的三塔顶上,放置了形似金鸡的大鹏金翅鸟来镇水患。后来白族先民将佛教与地方原始宗教本主结合形成了特殊的阿吒力教,既是白密佛教。白密佛教将“金鸡”作为白族的图腾崇拜,“朵兮薄巫师”自称“介侯”(或称“鸡家”),是本主或神灵打鸣提唱的“介曼”(鸡叫),是本主的使者。可见,朵兮薄作为白密佛教中的巫师,自诩为“金鸡”的化身。

经过历史沧桑和岁月的变迁,白族的鸟崇拜与金鸡崇拜文化也更加丰富多彩,彰显出独有的文化内涵和魅力,对其渊源探究和发掘利用,也必将走上多元化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