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4年06月24日

弥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政风行风热线 话题 6月19日,弥渡县委常委、弥渡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张宝军率队做客大理州舆论监督热线访谈节目“政风行风热线”,就弥渡县经济发展、园区建设、弥渡民歌保护传承、智慧养老等情况进行介绍和交流。

经济发展稳步提升

弥渡县委常委、弥渡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张宝军介绍,近年来,弥渡县以省委“3815”战略目标为引领,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深入践行“三法三化”,纵深推进“八大攻坚战”,紧紧围绕“小河淌水乡愁地、绿色蔬菜产业园”的发展定位和建设名副其实的“小河淌水·幸福弥渡”的奋斗目标,苦干实干、攻坚克难,新上了一批重大项目,打通了一批堵点卡点,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县就业稳、物价稳、民生稳、人心稳、社会大局稳,重点领域发生一系列方向性、趋势性积极变化,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今年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25亿元、增长6.3%、增速全州排名第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41亿元、增长27.4%、增速全州排名第四;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6亿元、增长7.8%、增速全州排名第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64亿元、增长5.6%、增速全州排名第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亿元、增长49.9%、增速全州排名第四,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4亿元、增长32.8%、增速全州排名第一。各项重要经济指标完成良好,顺利实现“开门红”。

当前,是弥渡发展的窗口期和机遇期,弥渡将立足自身优势,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创优提质促发展部署要求,聚焦5项主要经济指标创优提质:一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7%以上,在全省排名比2023年进位3名以上;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5%以上,在全省排名比2023年进位3名以上;三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以上,在全省排名比2023年进位1名以上;四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0%以上,在全省排名比2023年进位1名以上;五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7.2%以上,在全省排名比2023年进位1名以上。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创优指标。推动5项重点工作创优提质:一是加快智慧城管建设,拓展城市管理智能应用系统功能,力争“智慧城管”弥渡经验在全省推广;二是加快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建设,用“七种理念”抓好现代化农业发展“八项任务”,加大“外引内培”力度,积极创建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三是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举全县之力按照“五个坚定不移”工作思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招商选商,壮大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力争在全省综合排名比2023年进位3名以上;四是加快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园林景观创建质量,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五是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深入实施“1588”战略,持续办好“一节一赛”,不断丰富“泡温泉、品美食、赏花灯”品牌内涵,在打造文旅精品上实现更大突破。

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云南弥渡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禹富介绍,云南弥渡产业园区长坡岭片区主要发展数字健康和医疗器械产业,全力打造医疗器械创新示范园区,目前,已经有国药、明峰、大成、綦煊、花猫博士等16家医疗器械企业入驻园区。

一是抢抓政策机遇,主动承接东西部产业转移。弥渡县牢牢把握弥渡产业园区沪滇合作产业园作为全省7个之一、大理州唯一的沪滇合作共建产业园的政策机遇,努力打造沪滇合作示范园区、云南医疗器械创新示范园区,主动作为深化与上海市奉贤区合作,依托奉贤区在资金和招商方面的点对点帮扶,聚焦数字健康产业集群,引入市场运作机构参与弥渡产业园区的投资建设、项目落地、管理运营、科研孵化和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为园区产业加快聚集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二是立足市场优势,优先抢占云南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每年医用耗材的使用量超200亿,但云南省医疗器械生产除口罩外相关产业仍有空白,医疗器械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东南亚医疗器械市场成为中国医疗设备的新兴出口增长点。弥渡县作为西南咽喉、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节点,为企业提供了优先抢占本地市场,布局南亚东南亚市场创造了良好优势。三是强化企业服务,搭建证照办理绿色通道。推行“妈妈式”“贴靠式”全过程服务,进一步深化“放管服”“证照分离”改革,为入驻企业快速办理相关手续开通绿色通道,探索“容缺受理+承诺审批”模式,对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快速响应,做到园区事项县内一站通办,园区服务一站享受。针对医疗器械产业监管严、要求高、证照办理程序多的实际情况,引入医疗器械办证服务平台,组建工作专班,安排专人与省、州行管部门对接,为企业提供办证咨询,协助企业完成资料提交和相关证照办理。四是完善政策配套,全力助力产业发展。围绕企业需求和产业定位,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引进各类服务平台,助力入驻企业发展提质增效。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了《支持云南弥渡沪滇合作共建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云南弥渡产业园区沪滇数字健康产业园企业扶持办法》。县内各职能部门联动协作,为企业提供人才招聘、财务代理、法律咨询等全方位服务,解决企业后顾之忧,专注自身发展。五是用好产业基金,助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结合医疗器械科技型小微企业前期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普遍面临融资门槛高、融资困难等实际情况,弥渡县积极争取,设立了大理州第一支5亿元县级产业基金,开创了“基金+园区+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难题,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注入,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助推企业快速发展,助力企业做大规模,促进产业集聚。

弥渡民歌保护传承取得新进展

弥渡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冯安梅介绍,《关于弥渡民歌保护传承的决定》的施行是弥渡民歌国家级非遗项目立法保护的一件大事。严格执法,依法保护,扩大宣传,违法必究是全县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履行的责任。“十四五”时期是弥渡文旅产业坚定目标、趁势而为、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弥渡旅游要高质量发展必须,也必然依靠文化做坚强后盾。弥渡文化融入旅游产业的最为响亮的品牌就是以《小河淌水》为代表的弥渡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坚定“1588”战略,打造“泡温泉、品美食、赏花灯”的文旅品牌,建设名副其实的“小河淌水 幸福弥渡”必须突出加强弥渡民歌保护传承。

为做好弥渡民歌保护传承工作,弥渡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文化旅游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文旅、发改、人社、财政、教体、税务、自然资源、住建、市管、外事、侨务、档案、融媒体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保护工作领导组,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抓实保护传承工作:一是建立并公布列入保护的弥渡民歌曲目,做到在网络平台上可查询、可播放、可学习;二是持续办好“小河淌水”弥渡民歌节,传承弥渡民歌文化、挖掘弥渡民歌潜力、促进文旅融合;三是扎实开展好弥渡民歌进校园,让弥渡民歌的传承保护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四是抓好北京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对口帮扶弥渡机遇,努力办好“小河淌水”合唱团,接续培养弥渡民歌优秀人才;五是扎实做好弥渡民歌版权保护,以《小河淌水》《弥渡山歌》等歌曲为重点,严防版权侵犯、恶意改编等情况发生。

智慧养老服务更精准

冯安梅介绍,弥渡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养老事业作为一项暖民心的政治工程、解民忧的民生工程、增民利的发展工程,创新举措,破解难题,打造亮点,着力兜牢民生底线,托起弥渡老人稳稳的幸福。

弥渡县采取财政资金投一点、集体经济出一点、慈善资源帮一点、自主经营补一点的方式建设幸福食堂,让老年人最多5元钱就可以吃到四菜一汤的一顿午饭或晚饭。目前,弥渡县已建成幸福食堂7个,正在建设4个,累计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近9万人次。在解决老年人就餐难题基础上,弥渡县还采取多种措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开展了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为738名困难失能老年人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安装了视频监控、配备了护理床和手环等智慧设备,购买专业的养老服务企业(彩云南瑞养老服务公司)为有需要的居家老人提供如助洁、助浴、助医、助聊、助急等专业的上门服务超过2000人次。建成县级养老服务综合管理平台系统1个,对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920名老年人、1877个智能设备进行跟踪管理,初步形成了“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努力做到让“老人安心、亲人放心、社会称心”,全面提升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扎实推进“苍洱阳光幸福工程”七大行动,对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建立了探访关爱制度。全面精准掌握全县留守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对留守老年人动态建档,实行党员结对帮扶探访陪伴服务,建档率、结对率、探访率均达100%,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对留守老年人进行心理关怀和帮助,减少孤独感,切实为困难老人解决实际问题。

下一步,弥渡县将积极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加大投入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组老年活动场所、老年幸福食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养老,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服务,并继续实施好家庭适老化改造,为有意愿的失能老年人家庭配置智慧养老监测设备,完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让养老服务平台服务更精准,实现“养老”变“享老”。

现代农业创优提质

弥渡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发军介绍,“十三五”以来,弥渡县坚持用“七种理念”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八项任务”,实现现代农业创优提质。

2023年以来,积极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小河淌水乡愁地、绿色蔬菜产业园”的发展定位,以让农民“更好地种田、种更好的田”为目标,以“破埂、平整、改水、通路”为标准,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信相通”的建设效果,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10.65万亩,为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智慧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聚焦特色产业,重点围绕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需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校企合作“孵化”智力成果,借助云南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研究院及五个分中心、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等平台优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助力春沐源、兰桂骐、自然之星、耘飞、春晓等10余家全国农业龙头企业提质扩能,推动以蔬菜为重点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加快推进种业、数字农业、有机农业、酱菜加工等12个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大“外引内培”力度,“外引”一批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内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特色乡村产业。

记者 何俊倬

节目时间:每周三11:00—12:00直播

收听方式:广播频率FM102.7、FM99.9

收看方式:大理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微赞直播间。《大理日报》5版专题刊载。

热线电话:0872-2121027、21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