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4年07月16日

剑川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就业增收

本报讯(通讯员 吴剑熔) 近年来,剑川县聚焦“历史文化名城样板、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定位,持续深化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建设,擦亮剑川旅游金字招牌,有效推进就业创业、带动群众增收,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释放就业机遇。依托老君山、剑川古城、沙溪古镇、剑湖等优质资源,主动对接市场招大引强,有效激发景区活力。不断优化乡村旅游规划布局,千狮山景区引进大理月辉旅游集团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5.9万余人,有效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构建起以A级旅游景区辐射带动周边村落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格局。抓实以沙溪古镇为试点的酒店与民宿规范化发展工作,推动全县酒店与民宿规范化、集聚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县酒店民宿行业从业人员达6000人。以产业项目实施拉动就业,先后争取到石宝山沙溪古镇、剑川古城、木雕艺术小镇3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6.13亿元,石钟山石窟保护利用项目、老君山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0.5亿元,非遗和文物保护利用、公共文化资金0.56亿元。不断补齐提升文旅产业发展基础,依托资源特色做好“旅游+”文章,推出“非遗+”“研学+”“疗养+”“乡村振兴+”“红色+”等线路,积极打响访古寻迹历史文化体验、黑陶木雕非遗体验、剑湖国家湿地公园科普等研学品牌,将剑川县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研学旅游目的地。截至目前,共接待各类研学游人员90批次、4840人。

保护传承,文旅融合带动就业增收。以活化利用为抓手,实现文物保护可持续发展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合理开展利用,最大限度发挥文化遗产公益属性,惠及大众。加快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在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剑川历史文化博物馆等传统博物馆群基础上,加快甲马馆、芳华馆、美术馆、兴艺木雕博物馆、黑陶博物馆等陈列布展,打造剑川博物馆文化名片。目前,全县共有28个博物馆,已开放22个,正布展6个,先后接待全国各地游客10万余人,带动就业岗位50余个。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以生态振兴为支撑,大力传承发展和激发优秀传统文化活力,做强做大乡村文化经济,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全县从事木雕、石雕、刺绣、布扎、土陶等传统工艺的人员达26000多人,年产值超过5亿元。

以训赋能,持续锻造就业人员软实力。强化人才兴业意识,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更多人实现稳定就业和长期就业。2022年以来,全县共开展乡村民宿管家、各类非遗传承创新发展、旅游服务人员等各类培训30次,1539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培养了一批熟悉地方文化、民族文化、非遗项目和从事文旅服务经营、文旅营销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剑川文旅产业专业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