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马海云 李煜杭
天刚蒙蒙亮,在永平县就业驿站里,大家熟练地敲核桃、剥仁、分拣,忙得不亦乐乎。“我今年65岁了,重活干不动,剥核桃仁比较轻巧,没事的时候可以来驿站打零工,一天能挣一百多元呢。”永平县博南镇曲硐村村民马艳花一边剥着核桃仁一边说道。
用零工小驿站托起就业大民生,是永平县推动基层善治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永平县坚持以“改”的思维探索“治”的招式,以“变”的核心解锁“治”的密码,通过对症破解“一老一小”急难愁盼、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充分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等举措,全域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档升级。
家门口建起“一老一小”幸福驿站
“每天把小孙子送到托管中心后,我就到隔壁老年活动中心打乒乓球,娃娃的照看不用愁了,身体也锻炼了,以前想都没想过。”提到生活的新变化,永平县博南镇老街社区退休教师陈逵祥喜笑颜开。“一老一小”幸福驿站建成后,到老年活动中心休闲活动,成了辖区老年人每天的“规定动作”。
如何在基层治理中让“一老一小”幸福指数直线上升?永平县聚焦养老服务能力不强、儿童关爱保护内涵有待拓展、“一老一小”服务网络不够健全等问题,采取资源整合、要素聚集、功能合并、科学布局的方式,将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体协3个阵地联合打造成集老年学堂、儿童之家、幸福食堂、集中养老、康养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活动阵地体系。
阵地建成后如何用好?永平县采取分类建阵地、分层搭平台、分步组队伍等方式,因地制宜打造家门口的“一老一小”幸福驿站。在分类建阵地上,以建好老有所学的“学习阵地”、老有所养的“康养阵地”、老有所乐的“娱乐阵地”和老有所为的“银龄阵地”为目标,优化提升阵地服务能力;在分层搭平台上,搭建办公场所、艺术排练厅、亲子活动区等各类平台,一站式满足群众日常需求;在分步组队伍上,分别组建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理论宣讲、心理咨询、养老托育等专业化特色化志愿服务队,以离退休干部为主体的助学助教、大手牵小手等志愿服务队。通过探索打造具有永平特色、契合群众需求的暖心驿站,兜牢兜实“一老一小”民生底线,推动提升基层治理的力度和温度。
“院坝协商”让群众站“C位”
“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认为可以将松坡村打造为慢生活乡村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建议立足松坡村资源禀赋,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多渠道拓宽群众增收途径。”……近日,一场以家乡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为主题的“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在永平县杉阳镇松坡村召开,会上,干群共商、畅所欲言,党群齐心、同题共答,两个小时的“院坝协商会”效果实在而圆满。这样的会议形式覆盖了永平县的75个行政村、1253个村民小组。
为破解调研力量分散、部门协作不够、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永平县创新建立“零距离”服务群众新模式,探索实践“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为民服务机制,把解决“事”的问题作为基层善治的核心所在,将重心下沉、服务前移,县、乡、村、组四级党组织书记深入院坝(楼宇),以“现场点问题、院坝共商议、干群定思路”的形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如何推动乡村治理从“干部唱独角戏”转变为“干群奏大合唱”?永平县让群众站“C位”、当“主角”,围绕破解基层治理“谁来治、治什么、怎么治”难题,突出抓好会前调研阶段听群众诉求、会中协商阶段听群众意见、会后反馈阶段听群众评判3个“关键”,聚焦增产增收、村庄变化、民生就业、纠纷化解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与群众共问发展之计、共聊民生之困、共话治理之策。目前,全县累计召开“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682场次,收集诉求2172个,解决问题1392个。通过将“问题清单”变为“成效清单”,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颗核桃”闯出富民路
永平县果亮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核桃企业,谈起小小核桃仁从自营到出口的发展之路,一路见证着核桃产业转型发展的彭继强感触最深:“我认为核桃的‘飘洋过海’之路就是我县的‘富民强村’之举。”2023年,永平县核桃外贸出口额达5773万元,占云南省核桃出口的43.59%。以“一颗核桃”敲出的富民路正是永平县坚持党建引领富民产业发展,以产业增效、群众增收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生动缩影。
在以产业带民富、以民富促治理的实践中,永平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基础,把核桃产业作为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聚焦“种植端如何增产、加工端如何增效、销售端如何增值”等问题,探索构建一产建链、二产补链、三产延链、金融活链的“四链协同”全产业链机制,把企业和农户聚到产业链上,建立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以联农带农模式助推产业由散变整、从弱变强。
产业如何破圈、产品如何出圈?永平县找准比较优势,打造了集产品展示、科研产出、物流派送、人才科创、集散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云南核桃(坚果)交易中心,以核桃交易为主,辐射带动永平黄焖鸡、永平白鹅、中药材、食用菌、贡菜等特色产业入驻中心,采取线上电商和线下实体同频共振。去年以来,累计带动农特产品交易6万余单,销售额突破17亿元。通过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延伸到基层治理“最末梢”,以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带动提升多元共享的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