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4年11月04日

文学艺术与人文旅游的诗意交融

——浅谈《洱海笔记》在助推文旅融合中的潜在引领作用

■ 李智红

《洱海笔记》是白族青年作家北雁用一年时间徒步洱海,两年时间“披阅增删”,以一次扎实的田野调查、一种在场感非常强的写作纪录这次环湖行,对洱海环湖一周的地理、生态、历史、文化、自然、民俗、民居建筑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刻细致的描写。作者北雁自述:“我从2018年春天开始,沿着洱海徒步行走一周,深入洱海沿岸的所有村落及河流,山脉、古迹、名胜、岛屿、湖滨,对当下的生态文明之路进行细致探究,最终形成20余万字的长篇纪实散文。”

这部作品获第十三届(2020—2023)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论家凌之鹤说:“在中国乃至世界旅游业内,大理洱海昭然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巨大存在,绝对是无数旅行者神往的诗和远方。作为一个同样热爱洱海、一直对神秘的洱海风情怀着纯洁的审美情愫和渴望的异乡人,能从她文化骄子的美文中——跟着作者一步一个脚印行走一趟洱海,哪怕只是卧读神游,我以为同样也是一桩令人兴奋的美事。一种足不出户而风光扑面的享受。”凌之鹤的点评,其实已经道出了《洱海笔记》在文旅融合中的引领作用。以下从四个方面,对这部作品在文旅融合中的潜在助推作用,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为旅游注入灵魂。《洱海笔记》通过作者扎实的田野调查和在场感极强的写作,深入挖掘了洱海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历史角度,对古迹、名胜背后故事的讲述,让那些尘封的历史重见天日。古老的传说随着作者的笔触在读者心中鲜活起来,使游客在游览洱海时,不再仅仅是看山看水,更是在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同时,对于白族民俗文化的细致描写,如独特的节日习俗、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等,为洱海的旅游增添了浓郁的民族文化魅力。游客可以深入体验白族文化的独特韵味,使得旅游从单纯的观光变为深度的文化体验之旅。

展现自然生态之美,倡导生态旅游理念。作者徒步洱海,对洱海的地理、生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描写。书中呈现出的洱海四季自然景观变化、湖滨生态多样性等内容,让读者领略到洱海自然之美。这种对自然生态的描绘,一方面吸引游客前来欣赏美景,另一方面也向读者传递了生态保护的理念。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引导游客以环保、可持续的方式进行旅游活动。游客在欣赏洱海自然风光的同时,也会更加自觉地爱护环境,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提供旅游资源信息,规划特色旅游线路。北雁在洱海沿岸的深入行走,记录下了众多鲜为人知却极具魅力的村落、河流、山脉以及岛屿等信息。这些信息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参考。无论是想要探寻小众景点的背包客,还是追求特色旅游体验的游客,都能从书中找到灵感。同时,作者的行走路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规划为特色旅游线路,游客可以沿着作者的足迹,感受洱海不同角度的美,使旅游活动更具规划性和趣味性。

以文学影响力带动旅游热度。作为一部长篇纪实散文,《洱海笔记》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学影响力。通过读者之间的传播、文学界的推荐等,吸引了更多人对洱海的关注。许多文学爱好者因为这本书而对洱海心生向往,这种由文学引发的旅游向往,能够极大地带动洱海地区的旅游热度。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力会持续发酵,为洱海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学作品对于旅游景区而言,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它们以生动的文字、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为那些地方披上了一层迷人的面纱,使其充满了魅力和吸引力。而旅游,又何尝不是对文学的一种延伸和体验呢?当我们走进那些因文学而闻名的地方,每一步都像是走在书页之间,与作者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

文学与旅游的邂逅,恰似一场美丽的意外,却又像是命中注定。风景,因文学而变得丰富,变得厚重,既有了令人陶醉的外在,更有了耐人寻味的内在。就让我们怀揣着文学的情怀去旅行,去发现那藏在风景背后的无尽诗意,让每一次的旅程都成为一次心灵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