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李桂科立即回村里,挑起了生产队副队长的担子。从高中生到知识型农民,李桂科做到了“无缝对接”。当时也没想到高中毕业要上大学,直接就回村干生产队副队长。李桂科就是这样,做什么都热情满怀。他没有想自己好歹是个高中生,得要吃上“国家粮”。他想的是回去好好干活,让养父母少受点苦。当起副队长后,他先是到大理市凤仪镇引进新品水稻7344,当年栽种后孟伏营的水稻获得了丰收。李桂科在孟伏营村民中的威望迅速得到提升。“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李桂科铭记着这句话,也想在农村大展拳脚。在20世纪70年代的农村,高中生已经是知识分子,李桂科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又是生产队干部,还是高中生,自然被大家寄予厚望。他想在土里刨出黄金,想带着大伙过上富裕的日子。他想带着村民们,实现“农业现代化”,让孟伏营成为全乡乃至全县的样板。
生活总在不停地转折,人生的道路总会出现很多岔口。正当李桂科做梦也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候,孟伏营小学的民办教师张立堂考起了大学,这在整个三营公社都是件轰动的事。孟伏营村人奔走相告,都觉得脸上有光。可是问题来了,二、三年级的老师缺乏,急需找个人顶上去。村里想到李桂科是高中生,便想让他去教书。李桂科掂量了下,教书也行,他也挺喜欢孩子的。
他是个做什么事都很认真的人,性情又和善,对学生也很关心。在孟伏营小学教了一年,二、三年级二十四个学生,获奖的就有二十二名,李桂科自己也感到意外,因为整个永胜学区获奖的也就四十多个。学校里的老师都说:“李桂科神了,没教过书,居然比老教师还厉害。”只有李桂科知道其中的甘苦。当起教师后,他便把整个心思都扑在学生身上。为了鼓励学生学习,他自己掏钱买了100本作业,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彰。他还将学生分组,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他几乎是手把手地教每个孩子。二、三年级是复式教学,也就是两个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教室里上课,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写作业相交替。对于现在的教师和学生来讲,这样的教学方式太古老,有些甚至不知道复式教学为何物。但经历过复式教学的教师就知道,这的确很累。两个年级,仅语文、数学两个主科就需要备四门课,还有其他各科加起来,就是七八门,光教案都要写许多本。对于学生而言,也难适应。老师在给另一个年级授课时,自主写作业的这个年级必然受到干扰,每堂课的教学时间又相对有限。能在这样的复式教学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付出的汗水和智慧是单式班的两倍还多。
“李桂科这小子天生是个教书的料!”学校的同事和家长提起这个教书刚一年的民办教师,都竖起了大拇指。他们说,让他在孟伏营教小学屈才了,还是到永胜小学教附中吧!那个时候,洱源一中、二中、三中都有初中,属于县里的拔尖班。各个公社都有初级中学,有些大的村小都有附设初中班。那时候,孟伏营叫生产队,永胜叫大队,大队下属有完小,完小设有附中。于是,永胜完小的校长和大队长都跑来找李桂科。
校长说:“桂科,你是教书的料,才教一年的小学就成绩斐然,你来大队教初中吧,我们需要好老师!”
大队长说:“桂科,我们今天来,就是要调你去大队教初中的,你不用考虑了,是金子就要发光。”
李桂科搓着双手,脸上还是浅浅的笑,却笑得有些局促。刚刚高中毕业,就去生产队当副队长,位子还没焐热,又到孟伏营小学教书。才教了一年,似乎才刚开了个头,就要去教初中。他有些懵,也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
他说:“初中我怕教不了,要不,你们先回去,我再考虑考虑!”
大队长说,“咱们大队缺教师,好教师更缺。把咱们娃娃教好,以后多出几个高中生,多出几个大学生,那就是大大的功劳!就这样定了。”
校长也说:“是啊,大队长说得对,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你别磨蹭。明天就来永胜小学报到。”
两人说完,转身就走,扔下李桂科在那儿发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