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向荣 文/图
一个公司,56名职工,1000余名计件工人,年产10多万米扎染布,李石生没有想到,退伍之后,他和扎染竟然结下了不解之缘。
“银针扎就天下绝版,巧手解开人间疙瘩。”巍山扎染历史悠久,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乡”。早在南诏时期,巍山本地居民就以手工纺织土布以满足最基本的生活和生存需要,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但都不成规模。三彝扎染工贸有限公司则是“真正把染布这一工艺收集、整理、流程化加工,打造成商品”的民族企业。
1988年,退伍军人李石生与两位合伙人各出资5000元建起了三彝扎染工贸有限公司的前身——巍山县巍宝彝族染织厂。建厂初期的规模非常小,工人只有10多人,产品也只是单一的扎染布。随着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扎染这一珍贵民族工艺的开发,扎染业迅速发展起来,当时的巍宝彝族染织厂也从作坊式生产开始向工业化生产过渡。这时候,两位合伙人从厂里退出,李石生开始独自经营。2001年,随着巍山扎染产业的发展,李石生将巍宝彝族染织厂扩大规模,成立三彝扎染工贸有限公司,同年获得独立进出口资格。
之所以叫“三彝”,是取意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巍宝彝族染织及生产彝族扎染产品。麻栗壳、水冬瓜、黄栎皮、水马桑、栀子果、茜草、板蓝根、紫茎泽兰等等,凡巍山民间的扎染原料,都在公司得到运用并陈列出来。其中用有害外来植物紫茎泽兰染色,是李石生的首创之一,并因此获得了58万元的2014年国家创新基金奖励。
“任何一门传统工艺,只有将其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才更能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为此,李石生在传统的纯植物扎染工艺的基础上,研发出系列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有室内装饰(包括门帘、摆件),服装(包括围巾),生活用品(包括小包、扇子、茶垫、桌布)等。如今,这些产品大量外销日本、韩国、英国,远销北上广、香港等地,并随茶具远销台湾。2019年,三彝公司全体在职员工已有56人,散布在巍山村村寨寨的民间计件工人1000余人,2018年扎染产量为15.6万米,产值达1208万元。
如今的李石生,先后被国防部和民政部授予“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个人”、云南省双扶先进个人、云南省首届优秀民营企业家……但是,他最看重的还是巍山县扎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个称号。现在,李石生正积极准备申报大理州扎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位66岁的彝家汉子,已和扎染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和他的企业,要继续带着1000余名民间计件工人,在巍山这块生养之地,继续属于他们的扎染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