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疫情重创人类社会的当下,“一带一路”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盘活地区经济循环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渠道,注入重要动力。经过多年建设,“一带一路”正从设想一步步变为现实,给世界提供了新的国际合作范式,也给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当前,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中国方案的重要意义更为凸显,中国理念的世界回响更加清晰。
互联互通 开放包容
目前中国已经同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同开展了超过2000个合作项目;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总额超过了7.8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了1100亿美元。
“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离不开中国领导人亲自推动。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日内瓦万国宫内、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全会厅里、纽约联合国总部讲台上……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介绍“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刻内涵和广阔外延。
伴随地区互联互通持续扩大,中国用实际行动展示开放包容的理念和与各国共同发展的决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为多边经贸合作提供强劲动力,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结出累累硕果,两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释放互利合作积极信号,敞开大门的中国笑迎各方来宾,邀请更多国际伙伴分享发展红利、深化全面合作。
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夫·阿尔维说,“一带一路”倡议充满远见,为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带来重要机遇。
如今,欧亚经济联盟、《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欧洲投资计划、蒙古国“发展之路”、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英国“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泰国“泰国4.0”等,同“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政策或规划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顶层设计着眼未来、步履稳健。
从蒙内铁路到雅万高铁,从中巴经济走廊到中蒙俄经济走廊,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到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从中俄原油管道及其复线投入使用到亚马尔液化天然气走出北极圈……“一带一路”版图不断扩大,“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基本格局已经成型,昔日驼铃声声的丝路古道上,贸易畅通加速,资金往来便利,产能合作不断升级。
在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看来,“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构建连通全球的陆、海、空联动基建网络,将“地球村”的概念具象化。
蓬勃生机 合作共赢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带一路”倡议始终保持蓬勃生机,行稳致远,动力来自哪里?
——动力来自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各国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我亲眼看到一个个桥墩拔地而起,一条条隧道穿山而过,中老铁路雄姿初显。等建成通车后,我们就可以直接坐火车去首都万象,还可以坐火车去中国,这真的太棒了!”这是家住中老边境磨丁的老挝青年维赛眼中的“一带一路”。
根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学院中国经济与政治学系主任安里·沙拉波夫说,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进一步形成并扩展利益交融、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动力来自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对合作应对挑战的迫切需求。
今年年初以来,在多个区域因新冠疫情大范围断航的情况下,中欧班列交出亮眼成绩单。7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232列,同比增长68%,连续5个月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截至7月底,中欧班列今年累计运送防疫物资497万件、3.9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物流“生命线”、更成为“健康丝绸之路”的主干道。
与中欧班列一同逆势而上的,还有“一带一路”沿线的建设项目。疫情期间,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关键架梁通道100米跨连续梁合龙、中老铁路曼迈一号隧道贯通、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项目稳定保障当地能源供应……
在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在印尼万隆三期高速公路项目、在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项目……中国建设者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抗疫,不仅在疫情蔓延的严峻形势下确保工期,更着力为当地抗疫普及知识、提供物资。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健康丝绸之路”有利于加强伙伴关系以遏制新冠疫情、改善基础设施并帮助人们获得急需的卫生服务,以及巩固因疫情而承压的卫生系统。
——动力来自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对绿色创新发展的不懈追求。
在瓜拉尼人世代生活的亚马孙雨林区,今年2月,一座中企承建的新桥——玻利维亚埃尔埃斯皮诺公路帕拉佩蒂大桥正式通车。对于瓜拉尼人来说,在享受现代化交通的同时,保护好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雨林自然环境十分重要,而中国企业的施工方式彻底打消了他们的疑虑。
“尊重我们的环境和祖先,就是尊重瓜拉尼文明。”瓜拉尼部落领袖欧亨尼奥·比蒂加伊说。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建设者秉持的绿色生态理念受到当地合作伙伴的认同和支持,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更成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路径。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从“绿色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到“数字丝绸之路”“冰上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7年间,“一带一路”倡议经历了量的增长、质的升级,内涵不断深化,外延更加扩展,呼应了各国对全方位、宽领域、创新性、持续性拓展合作的需求。
意大利洛伦佐·梅迪奇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法比奥·马西莫·帕伦蒂认为,包容性发展、共享科学创新和社会发展红利,让“一带一路”倡议真正成为国际共识。
面向未来 命运与共
作为备受关注的国际合作新平台,共建“一带一路”跨越地域阻隔,不以发展程度论高下,不以经济体量为标尺,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支持和认同。目前共建“一带一路”已写入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合作组织有关文件。2017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344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作为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一带一路”着眼于人类长远未来,希望通过共同发展补齐短板、改善失衡,提高全球治理成效,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在利益共生、责任共担、发展共赢中追求世界和平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
美国《福布斯》杂志刊文说,共建“一带一路”将不同国家长期联系在一起。这种极难割断的关系,就是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所在。
当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人类经历艰难时刻,人们听到中国的郑重承诺:“我们愿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一带一路”顺应时代潮流,凝聚国际共识,将继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澎湃动力。
● 综合自新华社 作者:赵嫣、裴剑容、吴昊、蔡国栋、刘曲、李洁、章建华、凯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