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佳燕 杨秋燕 李惠赟 文/图
“嘎吃木瓜,瓜咖喱……”伴着动听的“器奔”(傈僳族四弦琴)弹奏声,漾濞县漾江镇湾坡村苦姜坡村民小组的10多名男女老少围成圈一边唱、一边跳,傈僳族打歌踢、跺、闪、撞的特色舞步刚柔相济,充满活力,场面欢快热闹。
怀抱“器奔”的打歌领舞人叫李汝明,今年53岁,共产党员,是苦姜坡傈僳族文艺队队长,也是大理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傈僳族打歌代表性传承人。
在李汝明的记忆里,父亲李贵生从小就背着他参加各种傈僳族的节庆、婚礼打歌活动。7岁开始他就跟着爷爷、父亲学习传统傈僳族打歌和“器奔”的弹奏,12岁开始学做“器奔”,13岁时已熟练掌握傈僳族打歌的十二种步法、“器奔”弹奏曲调和“器奔”制作技艺。
2005年,李汝明在一次外出劳作中发生了意外,不得不卧床休养了8年。2013年伤势稍有好转后,他在重新温习打歌技艺的同时,开始学习傈僳文字、谱曲、写词和编导,并在原有的步法上,将傈僳族弦琴弹奏与踢、跺、闪、撞巧妙结合起来,还把一些傈僳族古歌融入其中,编导出《呣呱呱瓦器器》《火塘情》等代表作品,使得傈僳族打歌更具民族特色,更加丰富多彩。县、镇文化部门得知后,给予他大力支持,由他牵头组建起苦姜坡傈僳族文艺队,在家里开设了傈僳族打歌传习所,每周一定期进行传习活动。在他的努力下,苦姜坡傈僳族文艺队从14人发展到45人,并经常代表县里参加省州组织的文艺会演,先后获得过一、二、三等奖及各种荣誉奖10余次。
两年前,漾江镇文化站在村里选址建盖文化活动传习场所,李汝明主动将他家的空地无偿贡献出来。经过两年的打造,一个集舞台、传习室、器材室为一体的文化传习活动场所建成了。这些天,李汝明正忙于组织文艺队全力以赴投入到由他创作的《嘎迟尼》(幸福跟党走)舞蹈排练中。“脱贫攻坚以来,我们苦姜坡傈僳族同胞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感党恩,我特意用心编排了一个舞蹈,想把它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李汝明说着,嘴边又唱起《嘎迟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