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 视觉

新型农民 新机遇

□ 夏传武 李武华 孙 健 文/图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4/06 09:28


4月1日,村民小组张林保(左三)带领部分示范基地的农户在黄瓜大棚内合影。当初新街镇新型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基地落户大荒地村,张林保就觉得这是大荒地村转型发展的大好机遇。如今,基地成效初显,大荒地村转型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作为村民小组长,张林保很开心,一直紧张的心理也轻松了许多。


4月1日,县内部分村组干部和农业能手到基地参观考察。新街镇新型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基地成效初显,引起县、乡镇各方关注,连日来,已有多批参观、考察队伍前来取经。相较于以往每亩仅有3000元左右收入的传统种植模式,大荒地村现在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种植模式每亩能有不低于2万元的收入。


4月1日,张云在对自家的五亩黄瓜进行留瓜打杈管理。在示范基地合作企业技术人员的不断指导下,张云夫妇已能熟练地对种植的黄瓜进行种植管理。


4月1日,张云的妻子吴美华把采摘的黄瓜装箱,准备交由合作企业统一及时销售。夫妻俩分工合作,还请了几个工人帮忙采摘黄瓜。


4月1日,基地农户雇请的工人在采收黄瓜。基地的农户从采摘黄瓜开始,忙不过来的人家都会请上几个工人帮助采收黄瓜,以保证及时采摘及时销售。


3月31日,张云在采摘完当天的黄瓜后回家陪84岁的老母亲杨菊珍说说话。从在外打工到回家从事现代农业种植,张云不仅成为了新型农民,更重要的是能照顾老母亲,他很满意迈出了这一步。大荒地村65户267人,有130多名青壮年在外打工,空巢问题突出。

3月31日,弥渡县新街镇董和村委会大荒地村的张云和妻子吴美华,在大荒地村新街镇新型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基地里自家的五亩黄瓜大棚中采收第一季黄瓜,进行留瓜打杈种植管理。对于在外打工10多年后,听从村民小组长张林保的动员回家从事现代农业种植,他们觉得这一步走得太对了。

自3月23日开始,大荒地村参与新街镇新型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基地的20户人家,每天都在喜悦中采收基地建成后的第一季黄瓜,采收的黄瓜都及时通过合作企业销往各个蔬菜批发市场,价格能卖到每公斤3.58元—4.47元不等,到3月30日,示范基地100亩黄瓜销售收入达149106元,当初村民小组长张林保动员参与到项目中的20户农户的顾虑全都烟消云散,心里彻底踏实了!

2020年,弥渡县新街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新街镇新型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基地落户董和村委会大荒地村和六一村委会小马房村。大荒地村目前已建成100亩示范基地,65户村民中的20户人家已参与到示范基地的现代农业种植中,成为在弥渡县“十四五”规划农业发展新举措实施中转型并受益的新型农民。

65岁的张云和妻子吴美华2007年开始就一直到浙江宁波打工,完全顾不了家。张云是一名共产党员,示范基地落户大荒地村后,他成为村民小组长的第一个动员对象。考虑到回家从事现代农业种植能照顾已84岁的老母亲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他答应了下来,和妻子一起回家参与到项目中来。按照自家5亩黄瓜连日来的销售情况看,一年两季黄瓜种植能有不低于10万元的收入,不比在外打工收入低,而劳动时间比起打工时每天都要工作10多个小时来说,种黄瓜平均每天只要六七个小时,轻松不说,还能照顾家里,两口子非常开心。

61岁的村民小组长张林保回忆起当初项目落地大荒地村时的情景,也是非常感慨。项目落地大荒地村,他高兴不已,但如何动员大家参与到项目中,成为最大的难题。因为每亩大棚4万元的建设资金需要参与户承担,尽管有企业担保贷款,可以逐年还,但大家心里还是有很大的顾虑。动员会开了30多次,最终有20户人家参与进来,每户5亩。其中,有7户属常年在外打工回家参与的,有3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基地黄瓜采用现代农业技术种植和管理,南瓜藤嫁接黄瓜苗,产量高,一亩黄瓜一年两季可以产20吨黄瓜,项目实行“党支部+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模式,黄瓜从种植、管理到销售都有了长期保障,村里部分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回村发展,对大荒地村的发展和解决老人、小孩无人照顾等家庭问题都有长远的益处。从蔬菜大棚建设完成,2月7日种下黄瓜苗,到3月23日开始采收,让大荒地村20户农业产业化新型农民看到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