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 视觉

自炳跃:30年养蚕奔富路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11/09 09:53


5月4日,自炳跃通过自己设计制作的养蚕操作平台,把成袋的桑叶运进50米长的大棚里,一个人就能轻松解决。


7月2日,自炳跃的父亲自怀礼在帮忙分拣蚕茧。自怀礼今年75岁,养蚕养了一辈子,现在依然有空就来帮忙养蚕。


6月19日,自炳跃和女儿自俊丽一起在合作社桑地里采摘桑叶,合作社桑地有120亩。


7月2日,来自曲靖市的杨志明找到自炳跃,收购蚕沙(蚕粪),蚕沙大约每公斤一元。蚕沙有多种用途,可以做枕头,可改良土壤,蚕粪发酵后,还含有各类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等,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


6月19日,自炳跃在小蚕共育室进行小蚕扩座,检查小蚕生长情况。


自炳跃给蚕宝宝消毒。消毒是养蚕中重要的一道工序,一般在养蚕前5天和养蚕期间进行。


5月4日,自炳跃和聘请的工人一起把桑叶扛到桑地外面。

□ 赵功修 张自华 杨丽桦 文/图

初夏5月,祥云县刘厂坝子绿意浓浓,正是农家养蚕的好时节,松梅村的自炳跃正在养殖大棚里喂蚕。46岁的自炳跃是木蕊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父亲自怀礼带动下,他早在1991年就开始栽桑养蚕。父亲常常告诉他:“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2001年,通过考核招聘,自炳跃到蚕桑站工作,他不懂的就问,不会的就学,参加两年函授学习后,他于2004年获得蚕桑专业的中专毕业证。2005年,他回到松梅村继续栽桑养蚕。他勤学苦练、不断摸索,他的“鲜茧堆放置通气筒防霉变”研究成果获得了祥云县政府的“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奖”。一晃,三十年弹指一挥间,自炳跃已成长为松梅村的养蚕致富带头人。

“栽桑养蚕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耐心活。做好消毒的同时,我们使用水肥一体化的滴灌模式栽桑,用省力化大棚养蚕,35张蚕,两个人一天就可以喂完。”自炳跃高兴地对我们说。

“爸,今天蚕茧价格怎么样?”女儿自俊丽在一旁问自炳跃。“价格可以的,最高价每公斤62元。”说起蚕茧的价格,自炳跃笑意更浓。女儿自俊丽心想,今年卖完四季蚕,年底就可以还清银行贷款了。自俊丽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期待。

“你要是怕爸爸累着,就好好和我们谋划一下,咱们以后引进技术搞自动化养蚕,带动更多的乡亲,好不好?”自炳跃开心地望向自俊丽。“好!”看着父亲连日劳累却全无倦容的脸,毕业于大理农校的自俊丽满口答应,心想爷爷那一辈用簸箕养蚕,父亲则用省力化大棚养蚕,不久的将来,家里一定可以实现自动化养蚕。

不光要养好自家的蚕,自炳跃还担任村里散养农户小蚕生长期技术指导员,合作社的小蚕养大之后交给农户养殖,农户养殖技术得到保证,风险得到降低。

桑园里,桑叶正迎风招展,小蚕共育大棚里,一批小蚁蚕正破壳而出……

新闻链接:

10月28日,云南省“科技支撑蚕桑产业”技术培训会在祥云县举行,浙江大学教授、国家蚕桑技术体系蚕病学岗位专家鲁兴萌一行深入到刘厂镇松梅村等地,考察调研祥云县“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的蚕桑养殖模式。鲁兴萌教授评价说:“祥云县已具备建成云南乃至全国优质蚕茧原料基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和产业、经济、社会基础。”

2019年9月,松梅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蚕桑)示范村;2020年12月,祥云县被中国蚕学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荣誉称号;2020年末,祥云县桑园面积共10万亩,全年共养蚕14万张,鲜蚕茧产量6385吨,鲜蚕茧收入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