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向荣 文/图
连续几场秋雨过后,巍山古城的清晨,已略有些寒意了。
而现年44岁的刘春丽,却早早起床带着10多名妇女开始了一天的“作业”。200多平方米的车间里,各种彩线、土布、布纽扣以及剪刀、扳指摆放有序,这些零零散散的原料经过工人们的一双巧手加工,历经数十个小时后,就将变成一件件造型各异,精巧可爱的巍山传统民间手工艺制品——布扎。
“在巍山,每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胸前必定要挂一串布扎,用来表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刘春丽说,她出生在巍山县南诏镇开南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她的奶奶胡宗玉温柔细腻、心灵手巧,是当地缝制布扎的好手。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中,刘春丽也对布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学做一些简单的物件,并和奶奶到古街上卖。
16岁初中毕业后,刘春丽到了当地扎染厂工作,做过扎染工、车工、缝纫工……但做布扎一直是她的爱好。2014年,刘春丽用多年的积蓄投资购置了产房,开始筹办公司。装修厂房、申办营业执照、招聘员工、购买设备……一应准备之后,当年11月,刘春丽的巍山县阿依布玛民族工艺有限公司开业了,“阿依布玛”在彝族传说中代表的就是心灵手巧之意。
“只有紧跟市场的步伐,不断创新创意,才能够继续向前走。” 刘春丽说,如今公司有固定员工20多人,实现手工居家灵活就业800多人,产量最高时一年支出劳务费120多万。产品远销北京、上海、重庆等省外旅游城市,实现年产值380多万元。刘春丽还配合相关部门对山区农村妇女进行布扎技能培训,通过“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帮助当地妇女实现脱贫致富,公司也因此先后被省、州、县妇联评为巾帼创新业示范基地。
2020年12月,刘春丽被列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巍山布扎代表性传承人,她在巍山县城南街开起了巍山布扎传习所,一针一线传承非遗,给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讲授巍山布扎的技巧,对外展示巍山地方特色文化。
如今的刘春丽,正带着她的“阿依布玛”的员工们,以小小布扎闯市场,用自己的心血与汗水,缝扎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