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 视觉

凤仪土陶,600多年的传承和坚守

□ 赵子忠 文/图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1/11 09:36


“装窑”是一道十分讲究的工序,对烧制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土陶成品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凤仪镇敬天村。


敬天村传统的制陶工作房。


陶坯制好后需入窑经1300度高温烧制三天三夜方可成型。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敬天村有200多户人家制陶,如今漫山遍野满目苍凉,到处都是遗弃的“龙窑”及房屋。


兼顾传统与创新的土陶店。


苏龙祥,凤仪人,省级非遗传承人,为了延续那份乡愁,将泥塑与土陶制作进行了融合、创新。


杨劲旅,喜洲人,州级非遗传承人,怀着对土陶的热爱,四处拜师学习土陶制作,凤仪土陶制作在他的手里得到了延续。


杨绍华,敬天村人,从事土陶制作四十余年,在敬天村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坊,是敬天村仅存的4位土陶手艺人之一。


董勋,敬天村人,从事土陶制作四十余年,擅长传统土陶制作,是敬天村仅存的4位土陶手艺人之一。


董成,敬天村人,在敬天村开设了工作坊及土陶展示店,从事土陶制作四十余年,是敬天村仅存的4位土陶手艺人之一。


赵正标,敬天村人,从事土陶制作四十余年,擅长传统土陶制作及“龙窑”土陶烧制,是敬天村仅存的4位土陶手艺人之一。

大理市凤仪镇,史称赵州、赵县,1913 年改称凤仪县,1958年秋归并大理县,改为凤仪区,1987年改称凤仪镇,并沿革至今。凤仪镇有白、汉、回、彝等12个民族。敬天村隶属于凤仪镇东山村委会,以白族为主。后山名为大篱的山坡上,存有少数民族手工土陶产区。

土陶被称为“水与火的艺术”,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云南土陶的釉一般都是土釉,纯天然的环保釉,颜色朴实自然。敬天村土陶制作靠的是老师傅的工艺和经验。在制作之前,要先和好泥土,这种泥土由沙土和胶土调配而成,具有很强的黏性。土调制好以后,开始制胚。一般而言,土陶制作工艺分为陶胚制作、晒干、上釉、装窑、烧制等环节, 这些环节都是由手工完成。其中,土陶所用的釉,是用柴火燃烧后的柴灰、有颜色的石头调制而成,常见的有白色、红色两种。在烧制环节,所用的燃料是木柴。为了保证“火力”,一个窑要连续烧上两三天。敬天村土陶是一项技艺,也是当地一份传统产业,它养活了在当地生存了几百上千年的祖祖辈辈。

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风光一时的敬天村窑山渐渐萧条,赵正标、杨绍华、董成、董勋的窑场成为了如今敬天村仅有的几家烧窑作坊。当下,这项传统手工技艺仿佛与我们已是渐行渐远。在民间手工艺品几乎全被工业化产品取代的今天,我们心怀美好愿望,期盼着有更多的人来传承手工土陶生产工艺,有更多的人来了解、感受这项传统并具有地域特色的手工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