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 视觉

弥沙河畔春意浓

□ 段鹏/文 苏金泉/图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4/26 08:25


村里的妇女盛装参加弥井农历四月八农耕文化节。


春日牧归。


春意盎然的弥井村。


弥井村一角。


昭应寺古戏台上的白族乡戏演出。


在弥井村延续了几百年的白族乡戏表演。


弥井村农历四月八农耕文化节“渔樵耕读”表演。

剑川深山的弥沙,因盐井而闻名。历史的长河如同悠悠的弥沙河,流淌在山乡,在长期开发盐井过程中,人们沿河而居,逐渐形成村落。两岸沿河而居的人们,构筑鳞次栉比的民居,呈现出开拓、奋斗的精神,演绎了人类利用自然并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历史。

古道的开拓,带来文化的汇融,多元文化在此积淀,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农历四月八农耕文化节,人们汇集弥井,与其说这是一个纪念性的民俗活动,毋宁说是一场民族文化交融的盛会。白族耍牛舞、舞龙、鹿鹤同春、洞经音乐、白族乡戏、民族服饰在盛会中展现。在活动中既有渔樵耕读、历史故事的展现,又有送午饭、耕牛、扬鞭等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在这特殊的文化场域中,文化得以传承。老少咸集,人们载歌载舞,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

弥井的盐井文化,是先人在开发自然的过程中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盐给弥井带来和留下的是一种开拓进取、生生不息的精神。从古至今,弥井在马登、沙溪、乔后、象图的重要交通中,始终处于枢纽的位置,在这条古道上,昔日马帮将弥井与更广阔的外部世界相联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出台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扶持政策,给弥井村带来了新的希望。弥井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申报,先后于2013年被国家住建部列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2015年又通过了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评审,2017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2年弥新已被纳入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示范创建范围。

春日的清晨,阳光洒落在弥沙河两岸的房屋上,晨光与青瓦、河水相互映衬,显得十分明媚。期待弥井深耕历史文化的底蕴,在州委、州政府“北部洱剑文旅引领”的政策支撑下,让文化遗产重现生机和活力,成为“中国最美乡愁带”的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