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漾濞县漾江镇一个叫甘屯的小村庄里,有一对老夫妇至今还经营着一家柴火豆腐坊,虽然传统的手工石磨方式早已被机械磨浆替代,但每年清明节前夕,夫妻俩都要选个好日子,特意用石磨做一榨豆腐,用传承数十年的纯手工味道来祭奠先祖,招待亲朋友邻 。
豆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也是餐桌上常见的食材。经营豆腐坊的李金生今年72岁,妻子李淑芳69岁。李金生36岁就跟随父母学做豆腐,至今已有36年,夫妻俩靠着柴火制作豆腐这份手艺,养大了孩子,撑起了自己的小家。
3月30日凌晨5时,夫妻俩早早起床,将泡好的黄豆端上灶台,面对面站在石磨两旁,紧握磨杆,合力推动起石磨,石磨“咕噜、咕噜”有节奏地转动起来,一圈又一圈,一轮又一轮……选豆、磨浆、煮浆、点兑、过滤、定型,无一不体现着他们多年做手工石磨豆腐的经验和技巧。
“磨豆腐可是纯体力活,一点懒都偷不得。”李金生说,父母那辈儿家家都会做豆腐,逢年过节或家里办客事,亲友邻里都会邀约在一起,互打下手做豆腐,那气氛可热闹了!
豆浆煮熟后,李淑芳舀了两碗摆在桌上,朝着门外吆喝了一声:“喝豆浆了!”只见两个小女孩迫不及待跑了进来,坐到桌子前,端起豆浆边吹边喝着,脸上绽放着开心和满足的笑容……熟悉的场景,一代代人都曾经历过!
李金生则慢慢悠悠地提来水桶,把铁锅里沸腾的豆浆一瓢一瓢地往桶里舀,然后放在地上晾凉。10分钟后,李金生把一碗石膏水倒在另一只大桶里,再把煮好的豆浆抬高倒入。“这就是点浆了,再过20分钟,豆花结成豆腐后,就可以转移到竹框里,用纱布包好压实,再等一会儿,就成豆腐了!” 李金生介绍说,点浆是做豆腐的重中之重,点少了,豆腐太嫩不成型;点多了,豆腐容易硬、老。
忙碌中,已到吃午饭的时候,李淑芳舀了一碗豆花,调配上一碗油香辣椒,炒了一盘麻婆豆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自然传承中手磨豆腐的本真味道,品尝着熟悉美食里的乡愁滋味。
岁月悠悠。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电机的“嗡嗡”声替代了石磨的“咕噜”声,手工石磨豆腐也将逐渐远去,李金生夫妇的豆腐坊,将随着他们渐渐增加的年岁,慢慢地融入到历史长河中,挥之不去的,是那相伴一生的乡愁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