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 视觉

纸扎艺人施环军

□ 杨佳燕 文/图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7/26 08:32


今年年初,施环军(左四)带着徒弟们与扎好的狮、象、鹿、马合影留念。施环军和徒弟们所组成的纸扎队仍然活跃在漾濞民间祭祀、节庆活动中。


以竹子为原材料,剖解成小段,像盖房子那样“一砖一瓦”地来构造纸扎的骨架。


画眼、点睛最能体现纸扎艺人水平,纸扎是否有“神”,就看艺人的点睛之笔。施环军他们的纸扎队,一般都由施环军来画眼、点睛。


施环军在给扎好的纸扎上色。上色后纸扎就基本完成了。


施环军精心收藏着师傅施标传下的土书、印章和画本。


制作纸扎用的工具。

中国的纸扎艺术是将扎制、贴糊、剪纸、泥塑、彩绘等技艺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最初源于丧俗。彝族的纸扎起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祀祭活动,后逐渐成为庆祝节日的一种装饰艺术,也是一种人们用来缅怀故人、慰藉悲伤的方式。

在漾濞县苍山西镇,仍然有一些村落保留着使用纸扎的习俗,纸扎艺人的身影在这里依稀可见。今年46岁的施环军,从事纸扎制作已有28年,是大理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纸扎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纸扎在民间又称糊纸、扎纸、扎纸马等。在施环军的记忆里, 18岁时,他就跟着师傅施标学习纸扎,经过长达10年的勤学苦练, 28岁时,他学成出师。同时,师傅就把由6名纸扎艺人组成的纸扎队伍交由他带。

从那以后,邻近的乡镇和大理州多数县市都有着他们做纸扎工艺的身影。凡是有祭祀、节庆活动,需要做纸扎的,人们都会慕名请他来做,他们做的纸扎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扬。

“要做好一件纸扎成品,必须熟练掌握篾编、剪纸、裱糊、绘画等技能,并会融会贯通。” 施环军介绍说,彝族纸扎是耗时的细活,多以竹、木、线、纸为主要材料,主要有选材、设计、剖竹条、绷架子、撮、剪、蒙纸、上色(含绘画)等10多道工序,以竹木为骨架,以线绑缚固定部位,糊纸彩画为装饰,经过构思设计,可扎成各种人物、动物花草、用具等。一些特殊类型的纸扎要求多种道具同时使用,如童男、童女、主神像,神龛等,这些精细的装饰和配件,既是对艺人技艺的考验,也能衡量纸扎艺人的设计能力和构思水平。

狮、象、鹿、马这些纸扎动物有着各自的寓意:狮子有吉祥、繁荣、生生不息的寓意;象代表着吉祥如意;鹿取其谐音禄,它期盼后辈能够做官享受俸禄;马则代表着前路平坦和成功。除了造型之外,细节上也体现用意,比如狮子脚下踩着绣球,表示主人家人丁兴旺,鹿的头上没长角,嘴里叼着一朵茶花,表明过世的老人是女性,而如果过世的老人是男性,鹿就会长出角来,同时嘴里的茶花也会改为毛笔。

如今,施环军的儿子施学成已成为家族里的第4代纸扎传承人,纸扎队现有16人。施环军说:“国家出台政策保护我们这些手艺人,我也要尽一份力,把民族文化保护好,不能让它失传、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