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 视觉

密祉扎灯人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1/17 09:36


2022年12月16日,王海富和妻子李玉慧在家中扎灯。家中常年只有夫妻二人生活,王海富除了外出做“文化墙”工程外,大多在家中扎灯,妻子也会帮他打打下手,他们的生活,充实、恬静而幸福。


王海富在家中扎花灯骨架。王海富扎的花灯牢实又颇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特色。


王海富在扎好的花灯上绘图和书写吉语。绘画和书法是王海富扎灯具有突出特点的基础。王海富自幼就喜爱中国画和书法,多年的学习和积累不断提高着他扎制的花灯品质。


王海富在书房中练习书法。他专门在家中为自己设置了一间书房,在闲暇时练练书法和绘画,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


弥渡美食街上悬挂着王海富制作的花灯。王海富扎的花灯牢实、持久耐用,又极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特色,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州、县很多文化、商业场所都有王海富制作的花灯。


王海富扎灯的工具和棉纸。制作花灯的工具很简单,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都可以拿来用;棉纸是传统裱灯材料,现在,王海富大多用绸布来替代,扎出来的灯更持久耐用,不易变色。


王海富家小院中剖好的竹篾。竹篾是扎花灯骨架的主要材料,因为找上门求购花灯的人越来越多,王海富每年用的竹篾量也在逐年增加。


□  夏传武  李武华 文/图

在弥渡,密祉镇永和村委会文盛街村王海富是个“名人”,他的出名源于他的花灯扎裱堪称弥渡花灯扎裱的“典范”,他的墙体彩绘遍布全县各村各寨。

2022年12月16日清晨,走进王海富家小院,院子里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花儿绽放。他和妻子李玉慧在一堆花灯中,忙着扎灯、裱灯,氛围温馨和谐。“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又要扎灯、裱灯,还要去帮人家搞文化墙。”王海富说,他每天早上6点左右就会起床,一年四季都有做不完的事情。

今年53岁的王海富出生在弥渡县的“花灯窝子村”密祉兴隆村,从小耳濡目染,受到当地浓厚花灯文化的熏陶,自幼就喜欢花灯扎裱、书法、绘画。19岁那年他从弥渡二中初中毕业后,回到村里就开始“入行”,和村里的老艺人学习花灯扎裱,花时间自学书法、绘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他自身苦练,渐渐地他成为了十里八乡的书画、花灯扎裱“名人”。而给他带来更大机遇的是2000年前后县里响亮提出“唱响小河淌水、跳红弥渡花灯”的口号,他的特长派上了大用场,娴熟精致的花灯扎裱技艺,画上他惟妙惟肖的国画和写上他刚劲有力的书法吉语,让他扎裱的花灯,成为一件件艺术品。2013年他先后被评为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弥渡花灯纸扎技艺”(2009年第二批)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大理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作为传承人,他很注重传承工作,开展过4期花灯扎裱培训班,每期都有来自全县各乡镇的40名花灯扎裱爱好者参加。此外,平时来和他学习花灯扎裱的人也很多。

王海富的花灯扎裱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在大理州,他是扎裱花灯的“一面旗帜”,他扎裱的花灯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可以用“精美”来形容,州县宣传系统和文旅系统需要做花灯,第一个就会想到他,他也因此承接了不少的制作任务。

“保护好文化遗产,最好的做法就是与时俱进,在传承中创新。”王海富说,龙灯、狮灯、彩船等数十种花灯他都能做,只要能说出样式,他都可以做出来。

王海富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偶尔有闲暇时间,他都把时间用来临帖,提升绘画、书法水平,他深厚的书画功底不仅在花灯扎裱上派上了用场,还为他增添了新的增收渠道。近几年,建新房的人家较多,有的人家喜欢在墙体上做个彩绘,以提高文化档次和提升美观程度。不少人看中他的书画功底,都找到他帮忙,于是他组建了自己的“文化墙工程队”,承揽的工程应接不暇。“我们做过的文化墙全州各个地方都有,都是老客户介绍新客户。”王海富自豪地说。

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王海富在文盛街继续着他的“名人”生活,夫妻二人很满足,干着自己喜欢而又能促进家乡花灯文化传承和发展这样有意义的事,一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