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 视觉

勇者的传承仪式 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4/04 08:55


▲ 2月27日, 登至杆顶后,40岁的刀杆手海登峰依次进行开天门、挂红、撒谷、撒糖果等仪式。


傈僳族“勇士”们认为,刀锋磨得越锋利越好。53岁的云南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傈僳族爬刀杆”的代表性传承人海润朝用舌头试刀锋。


徒手赤脚爬刀杆“上刀山”,是傈僳族群众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体现。


◀ 2月27日,漾濞县漾江镇金盏村三厂局村民小组刀杆节活动现场,四乡八邻各族群众齐聚,共度傈僳族刀杆节。


“上刀山,下火海”活动结束,各族群众一起牵起手、围成圈,欢快地跳起傈僳族打跳。


上完“刀山”下“火海”,勇士们把裤脚卷至膝盖,两人一组赤脚闯入“火海“,进行“下火海“表演。    (“上刀山下火海”属专业表演,请勿模仿)

□ 杨佳燕 王旭伟 付桂平  文/图

农历二月初八,漾濞县漾江镇金盏村傈僳族刀杆节如期而至,全村傈僳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汇集到活动广场,举行“上刀山,下火海”传习活动。

“刀杆节”是傈僳族群众自然崇拜的产物,更是傈僳族群众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漾江镇金盏村党总支书记罗丽琴介绍:“上刀山,下火海”是刀杆节中主要的习俗表演,再现了山地民族翻山越岭的生活经历及攀藤负葛的卓绝精神,举办这次刀杆节,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关于刀杆节的来历,在民间有这样的传说:为纪念一位对傈僳族恩重如山的古代汉族英雄,傈僳族人民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

“上刀山,下火海”包括点花、点刀、耍刀、迎花、设坛、祭刀杆、竖杆、祭龙、上刀、折刀、下火海等步骤。“上刀山”是将36把锋利的长刀,刀口向上分别用藤条横绑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头上,扎成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脚踩刀刃攀上顶端,并在杆顶依次进行开天门、挂红、撒谷等表演。“下火海”是表演者下刀杆后踏入通红炽热的炭火中,表演绝技。2017年,漾濞县傈僳族刀杆节被列为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年53岁的海润朝是云南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傈僳族爬刀杆”的代表性传承人,目前是村里最杰出的爬刀杆能手,今天他带着4名徒弟来参加“上刀山,下火海”表演。

祭祀完毕以后,海润朝的徒弟海登峰,左肩挎上布包,率先爬上刀杆。只见他赤足踩在寒光闪闪的刀刃上,气定神闲地往上攀爬,一鼓作气爬到“刀山”顶。

“五谷丰登、恭喜发财、生活甜蜜……”登顶后,海登峰随即从布包内掏出包子、饵块、硬币、水果糖等,依次往刀杆下抛撒,嘴里还念着祝福语,引来大家争相围抢。

“我从27岁拜海润朝为师,29岁开始跟随师傅爬刀杆,一直爬到现在!”海登峰说道。

“上刀山,下火海”表演活动刚结束,傈僳族乐师拿起芦笙和笛子,吹奏起傈僳族传统打跳调子,引领着来自四方的各族群众,一起牵起手、围成圈,尽情地打跳,场面欢快而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