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 视觉

吉珍林:一剪一绣“彝绣情”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5/23 08:51


3月27日,吉珍林(右二)在位于石门关景区孙子张启诚创办的非遗体验馆内,与当地彝族绣娘交流彝族刺绣技艺。


4月11日,在石门关景区非遗体验馆内,吉珍林(左)与孙子张启诚交流彝族刺绣技艺。


2月26日,吉珍林的孙女王贵娴要出嫁了,出嫁前孙女和孙女婿试穿吉珍林为他们手工缝制的彝族刺绣嫁装,吉珍林口中唱着:头戴凤凰帽,身穿五色衣,远看一条龙,近看一只凤。在漾濞县鸡街乡,每逢年轻姑娘出嫁、小伙结婚以及老人过世,包头、帽子、围腰、马甲、衣服、裙子、挎包、饰品等,一整套精美的彝族刺绣服饰必不可少。


3月27日,吉珍林在石门关景区非遗体验馆内的刺绣交流活动中唱绣花歌。


2018年4月19日,吉珍林在漾濞县鸡街乡彝族刺绣非遗传习所内向游客介绍自己的刺绣作品。


吉珍林祖上传下的绣谱和纸谱。



吉珍林刺绣、剪纸作品。

□ 杨佳燕 沈菲 文/图

“纤纤素手密密引,一针一线细思量,鸡街绣娘尽娇俏,一颦一笑世无双。”这是对漾濞县鸡街乡彝族妇女指尖技艺的称赞。在当地,每位彝族妇女都能挑花刺绣、飞针走线,她们通过绣花草、动物来表达心中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敬畏,这项技艺已在当地传承了上千年。2014年,吉珍林所在的新寨村被评为云南十大刺绣名村。

今年66岁的吉珍林是漾濞县鸡街乡的彝族刺绣高手,大理州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在她的记忆里,5岁开始就跟奶奶、母亲学习刺绣,10岁开始学习剪纸。她是家族彝族刺绣第六代传承人,收过的徒弟已有上百人,刺绣的作品不计其数。

“彝族刺绣是先剪后绣。”吉珍林说,剪纸刺绣是件细活,凤凰、牡丹、蝙蝠、老虎是我们的主要图腾,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绣娘,先要学会观察,接着要学会剪纸,剪好模型后,开始贴花、缝绣、搓边线、跑线、绲边、拼接等,完成一件刺绣作品,前后有15道工序,花费的时间少则1天,多则1年。绣法上有沙针绣、褒针绣、爬楼梯、母乳绣等72种绣法,都是靠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

如今,吉珍林把彝族刺绣传到了孙子、孙女一辈,其中,“00后”孙子张启诚勤奋好学,在吉珍林的带领扶持下,已成长为彝族刺绣县级非遗传承人,还创办起了非遗体验馆,推出祭拜花神仪式、彝族刺绣体验、火塘三道茶等项目,经营的刺绣公司里有60多位全职或兼职的绣娘,产品远销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一绣白鹅高飞起,二绣龙虎现双升……绣一个月亮,再绣一个太阳,中间绣个小情郎……”在非遗体验馆内,吉珍林介绍,这首歌是祖辈留下来的绣花歌,歌里传唱了一个爱情故事。过去有一只老虎专门进村来吃老人和小孩,为了除掉这只老虎,村里的一名勇士主动请缨,爱妻知晓后,为了给予他力量、盼他平安归来,就在弓箭袋子上绣上了歌词中的图腾,一边绣一边唱,歌唱完了刺绣也就绣好了……

“彝族刺绣传到我孙子孙女已经是第八代!我的心愿就是全家都会刺绣,把彝族刺绣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吉珍林话音刚落,嘴里又唱出一首新的绣花歌:“一针针,一线线,彝家姑娘爱针线,蓝天当织布,彩云走丝线;情真真,意绵绵,情真一线爱连绵,情意藏针头,爱意在指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