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 视觉

汪开荣:小锤敲出写意人生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6/20 09:01


在祥云县汪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汪开荣(右一)在制作银壶,工人带着好奇的小孙子在一旁观看。耳濡目染,是一种很好的传承方式。


2015年2月25日,在德国柏林的波茨坦广场购物中心,汪开荣在汪氏银器专柜前展示银器制作技艺。(资料图)


汪开荣在家里制作银器。


汪开荣和父亲进行技艺交流。


2016年9月7日,汪开荣在非遗展演活动中展示祥云珐琅银器制作技艺。


汪开荣的作品——麒麟。


在祥云县汪情珐琅银器传承基地,汪开荣向来访者介绍公司的发展情况。

□ 王自林 杨爱华 张美华 文/图

6月12日,位于祥云县云南驿镇汪情村的祥云县汪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里,一阵阵“叮当”声此起彼伏,勤劳的银匠们一如往常认真制作银器,汪开荣也在对银壶进行錾刻,工人带着好奇的小孙子在一旁观看。公司成立至今,运营发展非常好,祥云珐琅银器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有了更好的依托。

1976年,汪开荣出生在祥云县云南驿镇汪情村一个银器加工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远近闻名的手艺人。在父辈的熏陶下,他小小年纪就爱上了银饰加工,逐渐熟练掌握了雕花、拉丝、压模、回火、浇模、抽丝、分花瓣,以及煮、锤、钻、吹、镀、嵌、接等银器工艺技术,初步具备了设计、创作能力。

1998年,汪开荣带着自己精心加工的产品开始走南闯北。经过多年的银器制作和营销经验积累,他开始走上“以销定产、产销互促”的生产经营之路。随着销路的打开,他把大量手工艺人聚集起来,彻底改变了祥云县银手工艺产品生产销售的零散被动局面,走出一条规模化生产经营之路。

2014年3月,汪开荣注册成立了祥云县汪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产品以银头饰、手镯、项链、挂件、长命锁、九龙壶、银碗、银筷等为主,不仅在云南热销,还销往北京、广东、河南、贵州、西藏等地,并成功进入周边国家市场。

2013年3月,汪开荣被公布为大理州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祥云珐琅银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获得“大理州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4年9月,汪开荣被公布为该项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15年春节期间,在德国柏林多瑙河畔的波茨坦广场购物中心,一群德国朋友正驻足围观,汪开荣正在用手中的小锤锻造着一把百家宝锁,配着富有节奏的敲击声,汪开荣制作银器的场景在异国他乡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2016年,公司启动了“祥云县汪情珐琅银器传承基地”项目,总投资2260万元,建设传习馆、银器博物馆,收藏品展示厅、传统加工流程展示厅、产品销售厅、加工厂,祥云珐琅银器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有了更好的传承传播环境。

2020年9月,汪开荣获得“云南省首席技师”称号。吃水不忘挖井人,他致富后不忘回馈社会。截至目前,公司已先后带动汪情一带157户597人就业、创业,其中,带动原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20人实现就业、创业。公司每年开展技能培训,自脱贫攻坚以来,已开展技能培训8期,参训人员360多人次。此外,公司还开展了2期残疾人技能培训,参训人员60多人次。

“我愿做一个非遗文化传承的参与者和先锋者!”在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和保护的路上,汪开荣一直在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