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功修 王自林 段淮邦 芮鸿寿 文/图
“每逢二月十五,四方民众蜂拥蚁附,云集天都,吹笙鼓舞,夷人尽欢腾之,歌尚存上古之淳风。”这是天峰山老君殿清乾隆五十七年碑文中记载的祥云县“天峰山歌会”盛况。每年歌会期间,来自楚雄姚安、南华,大理弥渡以及祥云境内数以万计的彝族同胞和香客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天峰山,载歌载舞,对山歌、弹弦打歌,热闹不已。
天峰山歌会是云南省第四批(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众多民族节日一样,在热闹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是众多民族民间歌舞传承人。目前,仅折苴么村委会河底自然村就有11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们肩负着民族民间文艺的自然传承的使命。罗甲就是其中非常活跃的一位天峰山歌会的州级传承人。
53岁的罗甲,是祥云县彝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点——天峰山山脚折苴么村委会河底自然村土生土长的彝族民间艺人。罗甲从小生活在唢呐世家,耳濡目染,12岁就随父亲罗国安学习过山号、唢呐、笛子、二胡等民族乐器,和村里的民间艺人学习打歌和对山歌。
罗甲不仅熟练掌握10余种民族乐器演奏技巧,而且通晓《正音歌》《过山调》《南山调》等10余首祥云县彝族传统器乐曲目和10余首彝族山歌小调,是一位熟悉吹、拉、弹、唱、跳的民族民间歌舞艺人。
1991年3月30日(农历二月十五日),罗甲第一次参加天峰山歌会。后来,他组建了河底村文艺队,每年带着文艺队参加天峰山歌会表演民族民间歌舞。2011年,罗甲先后被公布为天峰山歌会县级、州级代表性传承人。他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天峰山歌会等民族民间文艺活动,参与各级组织开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景区等各类非遗宣传展示传承活动,促进祥云县非遗保护与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2017年是罗甲收获最多的一年,他参与演奏的器乐演奏作品《正音歌》获得“大理州‘大家乐’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银奖”;在天峰山,他参与录制了《匠心筑梦》系列宣传片;参与中央电视台到祥云录制《祥云县地方影像志》。
今年3月6日,天峰山歌会如期举办,歌会由天峰山周边6个彝族村寨共同筹办。彝族毕摩在天峰山“老君殿”击鼓鸣钟,在会场中间竖一棵青松立起歌会大旗,村民们纷纷系上五颜六色的彩带,在旗杆下供上象征吉祥喜庆的茶、米、油、酒、糖、葫芦笙等物品,寄予彝族同胞的希望和祝福。罗甲和同伴们身着节日盛装,在器乐伴奏声中,载歌载舞,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