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 视觉

天峰雀嘴茶藏在深山待人识

□ 赵功修 文/图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10/31 09:23


8月13日,李梅在天峰山采摘茶叶。


鲁银金爬上茶树采摘顶芽。鲁银金今年37岁,从事雀嘴茶采摘加工多年。雀嘴茶是一种古树茶,采摘有一定难度。


李梅在闲暇时陪爷爷鲁文兴(中)喝茶闲聊。鲁文兴今年已85岁高龄,他仍然保持着每天喝雀嘴茶的习惯。天峰雀嘴茶的制茶传统技艺就是他们老一辈人一代代传授下来的。


李梅和姐妹们在品尝新制成的雀嘴茶。


待采摘的天峰雀嘴茶顶芽。天峰雀嘴茶用顶芽制成。


晾晒中的雀嘴茶。

“2017年,我大学毕业后,担任普淜镇黑苴村委会副主任,正值脱贫攻坚期间,通过实地走访发现村里产业少,便萌生了挖掘和发展天峰雀嘴茶产业的想法。”祥云县凤来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梅说。

雀嘴茶是樟叶越橘植物,生长于滇西北高山地区,因其形似雀嘴呈锥状而得名。“山巅带海涯,竹树映禾麻。雪挹猫头笋,雷惊雀嘴茶。”明朝诗人杨守勤用短短的20个字,将雀嘴茶的生长环境、形态、采摘时间悉数道尽。天峰雀嘴古茶树稀少,产量不多,未形成市场,已在当地生长了500余年,备受当地人喜爱,但外界鲜有人知。

李梅,是“90后”彝家姑娘。2018年,她邀约村里的几个姐妹创业,成立合作社发展天峰雀嘴茶产业,先后带动35户农户从事天峰雀嘴茶生产制作。

8月13日,在海拔2632米的黑苴村委会上黑苴小组,茶农们在采摘、制作着他们试点种植的天峰雀嘴茶。李梅介绍,天峰雀嘴茶全都是采摘茶枝顶芽,通过“三蒸三露”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而成:清晨将采摘的顶芽放在木甄子里蒸,然后摊开放在簸箕里晾晒,夜晚再接受露水浸润,重复以上工艺三天,逐渐缩短蒸、露时间,水分低于7%时即可收取保存。“蒸”较好地保留了叶绿素、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保持雀嘴形状;“露”更好地保留芳香物质、凝聚香气,保持雀嘴茶独特正宗的口感。

2023年5月,经云南省科技厅审议通过,大理州科技局选派大理州食品检验检测院杨子秋和李鹏玲2名“三区”科技人才到合作社开展“产学研”科技服务,对天峰雀嘴茶的育苗、种植、加工及成分分析进行帮助指导。目前,合作社先后完成了天峰雀嘴茶105个指标的化学成分检测分析,天峰雀嘴茶含有17种氨基酸,是高钾低钠茶叶、低咖啡因饮品、熊果苷美白原料产品,具有良好的研发前景。合作社在取得天峰雀嘴茶选育零突破后,在采收、加工、销售等方面已初具规模。

天峰雀嘴茶在今年大理三月街南国城分会场展销中受到广大游客喜爱。下一步,合作社将在“三区”科技人才指导下继续开展研究,完成地方标准制定、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申报,提高产品质量及附加值,采用智能售货机和电商平台拓宽市场渠道,让更多的朋友喝到来自深山云雾中的天峰雀嘴茶,同时带动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