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 视觉

剑川“娃娃街”的童心传承

□ 李丽琴 文/图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11/14 08:59


10月26日,聂忠心在给泥制小动物玩具上色。一颗“童心”和一双巧手成就了聂忠心源自剑川“娃娃街”的非遗传承。


10月12日,聂忠心在给制作成型的泥制小鸟玩具修边。经年累月制作儿童玩具,让聂忠心的一双“巧手”很是粗糙。


10月26日,天马村的两个孩子在聂忠心家院子里玩木制玩具“翘翘鸟”和“猴子翻杠”。


聂忠心泥制人物玩具。


聂忠心木制玩具“猴子翻杠”。


聂忠心纸糊面具。

10月12日,剑川县甸南镇天马村,剑川白族民间儿童玩具传习所内,负责人聂忠心正在制作白族民间儿童玩具——泥制动物口哨。传习所的展柜上,他制作的儿童玩具琳琅满目,孙猴子、猪八戒纸拓面具形象逼真,泥制小动物口哨一吹就发出哨音,木制玩具“松鼠”“猴子”等,一牵动机关就上蹿下跳……这一切,来自于甸南镇曾经有名的“娃娃街”的童心传承,聂忠心就是一位坚持了几十年的传承者。

剑川白族民间儿童玩具制作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过去每年农历正月初五是甸南镇特有的“娃娃街”,每到这天,就有来自剑川坝子十村八寨的民间玩具艺人聚在一起卖儿童玩具。“娃娃街”上的玩具造型稚拙朴实,色彩艳丽,功能玩法不一,工艺流程各具特色。2005年9月,剑川白族儿童玩具传统制作技艺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22年12月,该技艺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白族民间儿童玩具,已成为剑川的一张文化微名片。

聂忠心1971年3月出生于甸南镇天马村,他的白族儿童玩具制作技艺来自家传。他的爷爷聂守春是过去村子里唯一会做“走马灯”和木头自行车的人,他的父亲聂云龙在世时是省级非遗传承人,他的哥哥聂忠厚现在是州级非遗传承人。

聂忠心和哥哥聂忠厚自幼协助父亲制作儿童玩具并拿到“娃娃街”去售卖。十五岁时,聂忠心已跟父亲学会了白族民间儿童玩具的制作技艺,开始独立制作玩具出售。之后,他不断收集、整理白族民间儿童玩具资料,发展制作泥、木、纸制儿童玩具60多种。2012年6月,他被剑川县人民政府命名为剑川县白族儿童玩具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他制作的儿童玩具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拿到哪里,就给哪里的孩子们带去了欢乐。泥制小动物玩具形象逼真,萌态可掬;木制玩具姿态优美,并能随机关牵动变化做各种动作及表演;纸糊面具和不倒翁形态各异,丰富多彩,极具民族特色,深受孩子和家长们的喜爱,并受到玩具爱好者和相关文化学者的关注。

“过去我们做儿童玩具是为了讨生活,我们家做大半年的玩具,拿到“娃娃街”上当天就能销售一空,一天就可以挣到全家一年的开支。现在的销量无法跟以前比,但我还是舍不得这门手艺。”聂忠心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现在会做民间儿童玩具的也只剩他和哥哥了。

现在,聂忠心正积极申报州级非遗传承人,他的两个孩子都学会了儿童玩具制作,一有空就回家参与制作。他希望这份源自甸南镇“娃娃街”上的童心传承能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