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在兴巍民族工艺厂巍山县南诏镇南山村委会贝忙村扎花点,村民唐家芬和村里的姐妹们在院子里正忙着扎花,这已经成为她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巍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乡”。扎染是巍山这片古老土地上一项民间独特的传统技艺,2005年被公布为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巍山的一张民族文化名片。
现年37岁的熊天艳出生于一个扎染世家。大学毕业后,熊天艳曾在北京工作过一段时间,后于2012年放弃城市生活和工作,回到家乡接过父亲手中的扎染“接力棒”,成了巍山扎染产业的“花木兰”。
1994年,熊天艳的父亲熊文杰用东拼西凑的8000元钱创办了兴巍民族工艺厂,和妻子郭丽珍开展扎染工艺品的经营和开发研究。之后的经营中,熊文杰先后获得了“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传承人”“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云南省第一届云岭技能大师”和“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等荣誉。
虽然在耳濡目染之下,童年时期的熊天艳就对扎染产生了浓厚兴趣。然而返乡创业后,她才发现自己只是个只懂理论没有实践的“门外汉”。回到巍山后,她主动向父亲学起了“扎染经”,设计纹样、扎花、浸泡、浸染、漂洗……一桩一桩请教,一件一件跟着干。经过自己的摸索实践,熊天艳很快成为了扎染制作的“小能手”。
“以前的扎染,大多都是以非常传统的方式来表达,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国潮,喜欢简单的元素,我就想把这些元素和传统扎染工艺结合在一起。希望会有一个更好的市场,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它、喜欢它。” 熊天艳说。为此,熊天艳在扎染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推广,采用“非遗+旅游”的经营思路,成立了扬辰商贸有限公司,在巍山古城非遗街区开设“兴巍工艺”扎染体验馆,开发出扎染服饰、扎染摆件等诸多旅游文创产品和扎染体验项目,让扎染的传承和发展更具生命力和创新力。
“在家乡创业最大的好处是当地有很多会扎染布初加工的能工巧匠。”熊天艳说。兴巍民族工艺厂还以“公司+农户”的方式,把车间设在村寨,在农户家中设立扎花点,将生产原材料直接送到村子里,积极鼓励农村妇女利用农闲时间增加收入。2023年,兴巍民族工艺厂扎染年产量为14万米,产值达700万元,同时为34名下岗工人和2000多名农村妇女解决就近就业问题,劳务支出达300万元。
“我的肩上有一份责任。父亲把扎染厂取名兴巍,就是希望为振兴巍山文旅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现在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捧,这份责任自然要由我来担。”熊天艳说。
谋生很辛苦,热爱就不一样了。正是因为根植故土、心系家乡,熊天艳才能把巍山扎染这一平凡的事业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