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 视觉

寄情火把一家人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08/06 09:06


7月24日,李植在家中筛舂松香。松香是火把节的必需品,其制作费时费力。每年李植一家人都要制作火把以及和火把相关的所有“产品”。


正值假期,李植的侄子对制作火把很感兴趣,连日来都到李植身边帮忙,同时跟着李植学做火把。


李植的妻子罗再娇(右二)一边做“升斗”,一边教孩子们用彩纸给扎好的篾条包边。


李植带着侄子在山上寻找松明。


在山上寻找到的松明。


李植在砍伐制作“升斗”框架的竹子。


7月24日早上,李植与侄子出发去山上寻找松明。大山中,松林密布,制作火把的材料大多出自山林间。

□ 刘慧玲 杨建平 段宏运 杨雪睿 文/图

红红火火欢庆火把节,热热闹闹体验民俗风情。每年火把节,火把的需求量非常大,民间由来已久就有专门制作、售卖火把的人家。

漾濞县漾江镇脉地村委会中沟小组的李植,每年火把节来临前,早早就忙开了。今年40岁的李植,年纪不大,却是做火把的“老手”,也是附近十里八乡有名的火把制作行家里手。李植12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爷爷学着做火把,现在,已是火把手艺的第四代传人。成家后,每年做火把的日子里,妻子罗再娇也帮着李植做火把,一来二去,妻子也成了做火把的好手。

彝族火把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面的是火把杆,上面的叫作“升斗”,火把杆的制作相对比较容易,“升斗”的制作就比较考验功力,需要用到鲜竹、彩纸、浆糊、笔墨等多种材料,可以说刀功、剪纸、书法、巧手、耐心等缺一不可,因为“升斗”在火把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于火把制作人来讲,“升斗”的制作手艺就尤为重要了。得益于这个手艺,李植在每年的火把节前夕都格外的“抢手”,附近村庄的人都会来拜托他帮忙制作“升斗”,为了大家能如期欢度火把节,有时他甚至会熬夜赶工。

7月24日,李植一家人仍然忙着做火把。一大早,李植就带着侄子背着竹筐,向山地的松树林迈进,四处搜寻着可用的松明,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丛林中。两三个小时后,只见两人背着分量十足的松明子回了家。

在李植家里,李植熟练地拿起剪刀,一张张彩纸在他手中来回翻转,随即变成了各色的花纹图案,随后,将这些漂亮的图案用浆糊依次裱在做好的竹制框架上,“升斗”的雏形就有了。接下来就是题字环节了,将人们内心的祈愿与祝福写在上面,祈求生活幸福平安。

“升斗”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繁琐,像李植与妻子罗再娇这样的两个“老手”也得忙活一天。砍竹子、削篾条、扎框架、熬浆糊、裱纸、剪纸、题字到最后成型,每一步都得用心做。“骨架要做得牢要做得美,裱纸要裱得平,下面的花边还有里面的字要剪得正,上面绣球套出来要套得圆才好看,旗子不能太高了……”说到做“升斗”的技巧李植如数家珍。

夜幕降临,李植与妻子也完成了一个“升斗”的制作,将它插在火把杆上,一个完整的火把便制作好了,围绕在他们旁边的侄子、侄女们也非常兴奋,和大家一样,他们也期待着节日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