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功修 王建新 张美华 李传富 张自华 文/图
“砍柴莫砍葡萄藤,嫁囡莫嫁赶马人……”刚进老宅的门,就听见一阵熟悉的旋律。那是钱本富的父亲钱茂昌,坐在堂屋前,悠闲地在听着《赶马调》。
1946年8月12日,钱茂昌出生在云南驿村,他的祖上曾经是开马店的,他的祖父钱治和父亲钱嘉勋当年都是马锅头,钱嘉勋是家里的第五代马锅头。他现在住的老宅,建于1928年,就是曾经的马店,一个四水归堂的大院子,位于云南驿茶马古道的西端。
院子里的钱茂昌,精神矍铄,平日里一个人住在老宅,隔一段时间,他就要把藏在木柜里的马铃、马秋珠、马镫、马架拿出来清理一下。说起这些收藏的宝贝和背后的故事,老钱如数家珍。
随着时代的进步,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帮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定格在泛黄的书页中。祖辈的营生不能继续,为了谋生,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年轻的钱茂昌改了行,成了一名木匠,他参与过邵家水库、许长水库的修建,还到临沧、普洱等地去做过副业,跑过生意。
52岁的钱本富,是钱茂昌的次子。年轻时,钱本富跟着父亲,做了一年木工活。然而,听着马帮故事长大的钱本富,很向往祖辈赶马的生活,在他的心里,一直放不下马帮文化的情怀,他也想做一个走南闯北的“马锅头”。
作为交通要道,云南驿不只是茶马古道,还有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转站、滇越铁路,交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成家后的钱本富看准交通运输的潜力,决定做一个新“马锅头”。为了自己的梦想,他先后购买了拖拉机和卡车跑货运,把祥云的土锅土陶拉到外地,又把外地的物产拉回祥云。起早贪黑地跑了十余年,2006年,钱本富在320国道边建了新宅,是一栋两层半的小洋楼。
2013年,钱本富拉着一车货送往临沧的耿马县,一同前往的还有时年68岁的钱茂昌。路上,钱茂昌感慨,当年其父钱嘉勋从祥云去耿马,要走足足半个月,路途遥远不算,还不安全。“要是你爷爷能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该多好呀!”当时说着说着,钱茂昌有些伤感。钱本富安慰父亲:“现在路修得好了,之前没有高速公路,我开车去耿马要走两天,现在有了高速路,只需要半天时间就能到耿马。下货后我们今天就可以回家,晚上你就可以看见你孙女了。”
也是这一年,钱本富卖了卡车,专职为一家企业做驾驶员,收入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跑车近30年,祖辈曾经去过的临沧、普洱、丽江,他都去过。每次去到这些地方,他都会在心里告慰自己的祖辈,昔日你们走过的路,现在,已经变成了坦途。不跑车的时候,他喜欢陪着家人。他告诉自己的孩子,当年他的祖父组织马队为抗日队伍运送过枪支弹药,在红军长征过祥云时为将士们提供过住宿,这是祖上赶马人的社会担当。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要有责任有担当,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今,钱本富的两个女儿都已工作,他的爱人在村里的香厂制香。他计划着,到60岁时他就退休,到时候他可以静下心来,专心研究云南驿的马帮文化,在追寻昔日祖辈荣光的同时,也尽一份马帮后人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