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彝村欢歌

作者: 来源:大理日报 时间:2024/11/13 09:35

□ 杜丽芬

秋,宛如一位温婉的女子,悄然地来到了人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季节里,我参加了巍山县“作家看非遗”文学采风活动,感受巍山非遗文化,助力文旅产业的发展。第一站是南诏镇的三彝扎染厂,第二站是庙街葛尚恩土陶厂,第三站是到大仓小三家村委会闭家上村,一个仅有50多户人家的彝族村,有4个打歌、刺绣、葫芦笙制作的非遗项目传承人。我心怀憧憬,去追寻那一抹别样的风情。

当我迈入彝族村的那一刻,仿佛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雨后的山村特别干净,迎面而来的山风有些清冷。古老的村落被秋天的色彩所晕染,金黄的树叶在风中摇曳,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土黄色的墙壁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更加质朴,仿佛承载着彝族人民的历史与记忆。“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般美景,令人沉醉。

走进非遗传承人闭万清家,看到年过七旬的老人家里各式各样的葫芦笙,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这么简单的乐器,却能吹奏出或浑厚,或清亮,或婉转的乐声,还能用不同的音律指挥打歌队。从葫芦的选择,到制作成型,无一不是智慧的体现,也是非遗传承人工匠精神的彰显。

接着我们走进了省级彝族打歌传承人闭学军家。闭学军家有两个院落,后院是生活区,前院是非遗传习所,有一个方方正正的打歌场,闭学军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汉子,双目炯炯有神,皮肤黝黑,身穿羊皮褂,笑起来非常帅气。他的妻子闭竹花也是彝族打歌县级非遗传承人,他们夫妻俩是打歌场上最亮眼的风景,身穿彝族服装的闭竹花中等身材,脸色红润,在色彩缤纷的彝族服饰衬托下,仿佛一朵盛开的山茶花,有一种自然质朴的美在流动。整个房间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女子彝族服饰,摆满了精美的刺绣船头鞋、腰带、帽子。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开满各色鲜花的山岭,绿色的树叶、娇艳的山茶和不同的野花,都绣在了这些彝族服饰上面。大自然的配色是那么高明,大红大绿的色彩,冲击着我的眼球。她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了不同的彝族服饰。东山彝族服饰中最昂贵的是婚服,制作精美价值不菲;已婚和未婚、年轻和年老的服饰也有明显的区别,蓝色素净,红色热烈。闭竹花说我们可以穿上体验一下,我们一群文友自是非常欣喜,各自挑选了自己喜爱的服装,穿了起来,穿衣过程非常复杂,先后顺序都有讲究,在她的帮助下,我穿上了一套红绿相间的彝族服装。几个文友相视一笑,相约去拍合影。一走出房间,我们忍不住加入了正在打歌的队伍。身着彝族服装,心中充满了好奇与兴奋,加入了打歌的队伍,虽然一开始笨手笨脚,但是在芦笙优美的节奏中,我慢慢放松下来。东山彝族打歌是缓慢而优雅的,走四步,转身,再跺脚、抬脚然后转回原地,当你“华丽地转身”时,服饰上的银饰叮当作响,别有韵味。彝族打歌,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打歌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彝族的历史、文化、宗教和情感。在古老的岁月里,打歌是彝族人民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祈求平安的重要方式。人们通过打歌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东山彝族打歌虽然不需要手牵手,但一围成圆圈人们似乎就有一种默契,有一种看不见的心手相牵。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这个秋天的彝族村,我们一起欢快地打歌。音乐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夕阳西下,我缓缓地脱下彝族服装,心中充满了不舍。但这个秋天的美好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