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杨佳燕
“太阳下山了,月亮出来了,篝火点起来,不会打歌的来打歌,不会唱歌的来唱歌……”每天傍晚,漾濞苍山石门关景区打歌场上异常热闹,彝族打歌“卢鹿者”州级非遗传承人张轰正领着百余名游客,围绕着篝火,欢快地起舞打跳。
今年48岁的张轰,是漾濞县富恒乡石竹村人。从小就爱打歌唱调子,8岁开始就跟爷爷和父母学会了跳“路噜啧”和山歌调子,16岁开始频繁外出参加彝族打歌“卢鹿者”表演,
“在我老家,但凡遇到喜事、聚会,都要打歌和对山歌!待客结束之后,主人和宾客就会在院子里围火打跳。”张轰介绍,“阿怎怎”“其其垮”“哦位舍”“噔冷愣”“呜呜驾、鼓吹队”“嘿尼美”“火格佐”等原生态民族舞蹈,没有乐器伴奏,只有整齐的打跳声和简单的口语模仿声,似欢呼、似鼓劲,重点表示庆贺、御寒或相亲,这个传统从祖辈流传至今,形成了独特的彝族打歌形式。
“总的步伐有12步,有的从一步开始,我们这边从两步到12步。” 张轰介绍,“卢鹿者”打歌路子分为两步、三步,以及四个相元、五子登科、六位高升、七子团圆、八马双杯、九九长命富贵、金玉满堂,从对步子的取名上可以看出,彝家人以打跳寄托的美好愿望。
随着各级政府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挖掘,“卢鹿者”打歌也开始融入羊皮鼓等道具,不断创新的节目逐步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乡约》栏目中,张轰也被培养成为“卢鹿者”的代表性传承人。如今,张轰走出山村,带着他的“卢鹿者”打歌,加入到漾濞苍山石门关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歌舞队,在景区表演节目,在更广阔的舞台展示和传承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