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县市 >> 漾濞

转作风 提效能

漾濞高效推进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1/09 09:59

□ 通讯员 靳理伟 吉海珍 江静尤

近年来,漾濞县转作风、提效能,抓重建、促发展,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一线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见成效。

发战令抢战时 干部作风大转变

组织带动安民心。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应急小队297支、党员服务站136个、志愿服务队80支,5000余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全力以赴抗震救灾。震后5天实现受灾群众“六有一无”,震后20天全面复工复产,震后30天学校全面复课,高考、中考在“板房教室”和“帐篷校舍”中顺利进行。

干部行动践初心。实行“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挂包9个乡镇,县级单位挂包66个村,县处级领导挂包震中17个村,选派620名干部组建66支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队驻包66个村,3000多名干部职工挂包16686户民房恢复重建户”的五级包保机制。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5+2”“白加黑”“雨加晴”,用干部的“辛苦数”跑出重建的“加速度”。

干群联动铸同心。以“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为抓手,开展“进门入户暖人心、重建家园安新居、整治环境净家园、发展产业促增收、精准帮扶稳就业、政务进家便民众、移风易俗树新风、化解矛盾促和谐”的“干群院坝议事解难题”八大专项行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办理民房重建规划审批1112户,发放个人建房贷款15.8亿元,协调52家供应商优惠供应建材,组建374支施工队解决施工力量不足等问题,16686户民房恢复重建如期高质量完工入住。

强机制细措施 工作效能大提升

聚焦“五化路径”践行项目工作法。采取“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责任明晰化、成效可量化”,召开誓师大会、签订责任书,挂图作战、专班驻守、倒排工期、限时销号。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县39个公建项目已完工34个。

强化“五个一线”践行一线工作法。采取“调研在一线开展、决策在一线形成、部署在一线进行、任务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彰显”,把办公室搬到灾后恢复重建一线,在项目工地、田间地头、院坝火塘边讲政策、察民情、解矛盾、破难题、抓落实成为工作新常态。建立“一周一调度、一周一督导、一季一考核”工作机制,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绩纳入单位和干部重要考核内容。

突出“五个典型”践行典型引路法。采取“增强典型意识、挖掘培树典型、宣传推介典型、表彰激励典型、对标看齐典型”,一天掰作三天用,仅用51天就完成了全县搬迁户数最多、规模最大的金星集中安置点建设,树立了灾后恢复重建的“金星标杆”“漾濞速度”,涌现出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李春梅、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王瑶瑶等一批先进典型,漾濞县委办公室被命名为“云南省模范机关创建示范单位”,形成了学典型、齐并进、争一流、创佳绩的良好氛围。

化危机育先机 发展质量大提高

夯实基础惠民生。累计完成灾后恢复重建投资23.27亿元。14574户修缮加固的住房更加稳固安全,2112户拆除重建户由土墙砖瓦房变为砖混小楼房;漾濞县第一初级中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县城农贸市场建成投用;漾濞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于2023年1月1日竣工交付,县内35条受损道路全面修复,大瑞铁路(漾濞站)、大漾云高速公路通车运行,双涧水库成功下闸蓄水,乡村集中供水全面贯通,县城污水全面治理。

壮大产业促振兴。坚持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产业发展。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0.8万亩,新建可移动式新能源烤房536座,实现烟农收入8825万元;全力培育核桃、文旅两大产业,被评为国家级康养全域旅游试点县、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石门关旅游景区被列入国家5A级景区创建备选名单,阿尼么艺术农庄成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网红打卡地”,“苍洱后花园”品牌打造初见成效。

提升颜值美家园。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绿美漾濞建设等重点工作,乡村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正在变成现实。完成了一批老旧小区改造,苍漾公园、雪山河公园等建成投用。统筹“自治、德治、法治”融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争创省级示范乡镇1个、省级精品示范村1个、省级美丽村庄10个。灾区10万多各族群众深入交往交流交融,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