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县市 >> 剑川

剑川建优非遗工坊 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4/17 08:42

□ 通讯员 何建芳

近年来,剑川县以传统工艺振兴为抓手,发挥传统工艺项目潜力,把非遗资源的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建设非遗传习所、非遗工坊等,紧紧围绕木雕、石雕、土陶、布扎等传统工艺,探索创新“企业+传习所(工坊)+群众”文化扶贫、文化振兴模式,带动群众技艺创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剑川县共有56个非遗项目,共有代表性传承人390名。

部门联动,助推非遗工坊建设。进一步加强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促进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由县文旅局、县人社局、县乡村振兴局三部门联合出台统一标准,开展非遗工坊认定工作。制定了《剑川县非遗工坊认定和管理办法》,公布认定了第一批县级非遗工坊11个,包含木雕、石雕、土陶、布扎等传统手工艺方面的带头企业。成功申报了两家州级非遗工坊,剑川嘉林木雕非遗工坊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搭建平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按照“发挥特长、就近工作、带动能力强”的原则,建成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非遗传习所22个、非遗+旅游示范点2个,非遗工坊11个,组建46个专业人才合作社、协会,成立木雕、石雕等生产加工销售企业22个,积极为传承人发挥作用搭建平台。结合生产经营实际,非遗工坊集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发展手工制作、加工制造等,提供居家就业、灵活就业岗位,优先吸纳脱贫人口、监测帮扶对象等人群就业,帮助群众学习传统技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极大的拓宽了周边群众的就业渠道。目前,11个非遗工坊涉及3个乡镇10个村,带动固定就业380多人,灵活就业500多人,年营业总额达7000多万元。

强化培训,壮大非遗人才队伍。支持符合条件的非遗工坊开展传统手工艺类技能培训,加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助力群众掌握一门传统手工艺技能,有效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每年开展各类传承培训、技能培训30多场次,培训本地群众1200多人次,做好乡村振兴中非遗人才的有效衔接。同时,工坊通过与中央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技师学院等高校合作,每年联合培训600多人次。

守正创新,非遗产业焕发新活力。积极探索“非遗+”模式,助推非遗产业升级发展,让非遗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强化“非遗+文创”,依托木雕、土陶、布扎等有市场潜力的非遗项目,在造型和实用性上不断创新,生产符合现代审美的特色手工艺产品。开展文化旅游小商品包装设计,推出木雕、黑陶、布扎等产品的新包装。打造集中展示、销售文创产品的线上线下平台。探索“非遗+旅游”“非遗+研学”新发展模式,抓住研学旅游等新业态热点,充分发挥非遗工坊的文化创意、产品制作、旅游娱乐等功能,着力打造非遗旅游线路,大力延伸非遗工坊发展链条,吸引大量学生、游客、消费者参与,各非遗工坊每年共接待体验游客、研学团体等人群6万多人次。